添鱼具诗(其一)鱼庵

庵中只方丈,恰称幽人住。

枕上悉渔经,门前空钓具。

束竿时倚壁,晒网还侵户。

上浻有杨颙,须留往来路。

形式: 古风

翻译

庵中只有小小的房间,正好适合隐士居住。
枕头边堆满了渔经,门前空置着钓鱼工具。
有时会把钓竿靠在墙上,晾晒的渔网甚至会伸到屋外。
房顶上生长着杨树,必须留出道路供来往的人通行。

注释

庵中:指小而简朴的庵舍。
方丈:形容房间狭小。
幽人:指隐居者或清静之人。
悉:全,都。
渔经:关于捕鱼的书籍。
空钓具:没有实际使用的钓鱼工具,象征隐居生活。
侵户:越过门槛,延伸到户外。
杨颙:可能是指一种树木,也可能暗指某个人物。
须留往来路:需要保留通道以便他人进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简陋庵中生活的情景。"庵中只方丈,恰称幽人住"表明庵室狭小,但正好适合追求清静生活的隐者居住。"枕上悉渔经,门前空钓具"则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对渔经(指渔家之法,即打鱼的技巧)的研究和对钓具的留存,但却是空置未用的状态,这反映出诗人虽然准备着从事捕鱼生活,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去做,保持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束竿时倚壁,晒网还侵户"进一步描绘了隐者的日常生活,他们有时会将渔竿靠在墙边,而晒制好的鱼网竟然侵入到室内,这些细节都显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颓废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上浻有杨颙,须留往来路"则是对外界的一种关照和提醒。诗人可能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在通向庵室的小径上,有着可以供人休息的杨树之阴,应当保留这些来往路径,以便未来自己或他人的漫步。

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添鱼具诗(其五)背篷

侬家背篷样,似个大龟甲。

雨中局蹐时,一向听霎霎。

甘从鱼不见,亦任鸥相狎。

深拥竟无言,空成睡齁䶎。

形式: 古风 押[洽]韵

添鱼具诗(其三)蓑衣

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

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

襟色裛䐑霭,袖香䙰褷风。

前头不施衮,何以为三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添鱼具诗(其四)箬笠

圆似写月魂,轻如织烟翠。

涔涔向上雨,不乱窥鱼思。

携来沙日微,挂处江风起。

纵带二梁冠,终身不忘尔。

形式: 古风

鹿门夏日

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

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

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㒿。

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

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

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