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朱长卿挽诗(其三)

班行一见便欢然,意气相求似夙缘。

得古鼎彝多鉴定,常时樽俎每招延。

郊吟愈和曾成轴,晋帖唐碑不计钱。

见说旧藏今散尽,传家犹幸子能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挽诗《九江朱长卿挽诗(其三)》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对朱长卿生前交往、雅好及家风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敬仰之情。

首句“班行一见便欢然”,生动地刻画了初次见面时的喜悦与亲近感,暗示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接着,“意气相求似夙缘”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的默契与缘分,仿佛前世就有约定一般。

“得古鼎彝多鉴定”一句,不仅展示了朱长卿对古董珍玩的鉴赏能力,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常时樽俎每招延”则描绘了他热情好客的形象,经常以酒宴招待朋友,共享欢聚时光。

“郊吟愈和曾成轴”提到朱长卿的诗歌创作,与友人交流诗艺,共同编纂诗集,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影响力。“晋帖唐碑不计钱”则赞扬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痴迷,不惜重金收藏晋、唐时期的名帖碑文,展现了他对艺术的高雅品味。

最后,“见说旧藏今散尽,传家犹幸子能贤”表达了对朱长卿身后家藏散失的惋惜,同时也对他的后人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家风的欣慰与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其精神品质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陈所斋挽诗(其一)

胸涵万卷笔如虹,四海应无两所翁。

身老肯疑询有鬼,眼高不许宪交公。

祇缘命薄非才薄,信是文穷与学穷。

班路重来终一簿,予麾亦不到莆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陈所斋挽诗(其二)

三文堂上墨犹鲜,别几何时哭此仙。

散发弄舟思往日,撚髭觅句是前年。

理明洛学知翁少,表慕泷冈有子贤。

人物如斯埋玉去,病违执绋泪潸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刘殿讲大卿挽诗(其一)

涉世风波恶,收身岁月长。

再三持簜节,八十侍华光。

边入筹如蔡,民怀惠有棠。

两朝凡几奏,书不与人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刘殿讲大卿挽诗(其二)

已分黄冠老,犹为白发卿。

登朝耆寿俊,圣学缉光明。

盛德兼和介,高怀了死生。

柯山仙窟宅,笙鹤定相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