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琼林(其三)牡丹

已览遍韶容,最后有花王,芳信来报。

魏妃天与色,拥姚黄、去赏十洲仙岛。

东君到此,缘费尽、天机亦老。为娇多、只恐能言笑。

惹风流烦恼。莫道两都迥出,倩多才、吟看谁好。

为我惨有如花面,说良辰欲过。

须勤向、雕栏秉烛,更休管、夕阳芳草。

算来年、花共人何处,金尊为花倒。

形式: 词牌: 宴琼林

翻译

已经欣赏过各种美丽的容貌,最后见到的是花中之王,报春的信息传来。
魏妃天生丽质,她拥有姚黄(牡丹的一种)去观赏十洲的仙境岛屿。
春天之神来到这里,因美景耗尽了天地间的巧妙,只为她的娇美,恐怕连言语欢笑都令人着迷。
她的风流魅力带来无尽烦恼。不要说两座都城(指洛阳和长安)的美景各有千秋,谁能写出最美的诗篇呢?
为了我这如花般的面容,诉说着美好的时光即将逝去。
应当在雕栏下持烛细赏,不必理会夕阳下的芳草。
算算看,明年的花与人都将在何处,只愿举杯对花而醉。

注释

韶容:美丽的容貌。
花王:指花中之王,如牡丹。
姚黄:牡丹品种名。
东君:春天之神。
天机:自然的巧妙或神秘力量。
良辰:美好的时光。
雕栏:雕饰的栏杆,常指宫殿或园林中的装饰。
金尊:金制的酒杯。

鉴赏

这首宋词《宴琼林·其三》是黄裳所作,以牡丹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牡丹的赞美和对其凋零的感慨。首句“已览遍韶容,最后有花王”,表达了对牡丹艳丽容貌的惊叹,称其为花中之王。接下来,“魏妃天与色,拥姚黄、去赏十洲仙岛”运用了魏妃的典故,描绘牡丹如仙子般被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东君到此,缘费尽、天机亦老”暗指春神东君也为牡丹的魅力所倾倒,但岁月无情,连自然之力也显得苍老。诗人担心牡丹的美艳会引来风流之祸,引发烦恼。“莫道两都迥出,倩多才、吟看谁好”则比较了牡丹与京城其他花卉的出众,感叹谁能写出最好的诗句来赞美它。

“为我惨有如花面,说良辰欲过”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盛开却短暂的惋惜,暗示美好的时光即将逝去。他劝告人们珍惜眼前,既要欣赏牡丹的盛开,也要在雕栏下秉烛夜谈,不顾夕阳西下和芳草凋零。结尾“算来年、花共人何处,金尊为花倒”预示着即使明年牡丹再开,人事已非,只能借酒浇愁,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深深感慨。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寓言人生的荣华与衰败,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桂枝香.重阳

酦醅初熟。竞看九日、西风弄寒菊。

姝子新妆,向晓淡黄千簇。

清香闹处君须住,掺盈头、醉乡相逐。

马台欢笑,龙山纵逸,佳话重绪。共尽日、登临未足。

更休问明年,浮世荣辱。难得良辰,鬓发见秋尤绿。

且邀月照金尊上,近人寒、如对飞瀑。

宴归还趁人来,茱萸佩垂红玉。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桂枝香(其二)

插云翠壁。为送目,入遥空,见山色。

金鼎丹成去也,晋朝高客。

百花岩下遗孙在,赋何人、离尘风骨。

翠微缘近,希夷志远,洞天踪迹。近剑有、为龙信息。

怪潭上灵光,雷电相击。尤好风波乍霁,鹭汀斜日。

倚栏白尽行人鬓,但沈沈、群岫凝碧。

利名休事蝇头,飞舠送君南北。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桂枝香(其一)延平阁闲望

人烟一簇。正寄演,客飞升,翠微麓。

楼阁参差,下瞰水天红绿。

腰间剑去人安在,记千年、寸阴何速。

山趋三岸,潭吞二水,岁丰人足。是处有、雕阑送目。

更无限笙歌,芳酝初熟。休诧滕王看处,落霞孤鹜。

雨中尤爱烟波上,见渔舟、来去相逐。

数声歌向芦花,还疑是湘灵曲。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减字木兰花.竞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