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王寂为悼念友人王继昌所作。诗中以悲痛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联“吾家碧树忽先摧,已去谁能赋七哀。”开篇即以“碧树”象征逝者的生命,用“忽先摧”表达出对逝去之人的猝不及防的哀痛,同时引出“七哀”,借用《古诗十九首》中的“七哀”主题,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
颔联“石椁正逢王果堕,玉棺独召子乔来。”通过“石椁”和“玉棺”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逝者安葬的场景,其中“王果堕”和“子乔来”分别借用了古代神话故事,暗示逝者灵魂的归宿与超脱。
颈联“山巅鹤去那容挽,床上琴亡更不开。”进一步深化哀思,以“鹤去”比喻逝者灵魂的远行,无法挽留;“琴亡”则象征逝者生前的爱好与陪伴的消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不舍。
尾联“想到灵芝梦游处,更无长乐晓钟催。”最后两句将思绪转向逝者生前的梦境与快乐时光,用“灵芝梦游处”象征逝者心中的美好世界,而“更无长乐晓钟催”则表达了对逝者不再受世间烦恼困扰的欣慰,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永远离去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离世后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逝者生前美好回忆的追忆,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