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洲歌

圣明济济誇多士,大藩官寮亦仪度。

唴君况是英妙人,风尘摆脱沧洲趣。

渝水西来匝凤池,屏障前开孤璧奇。

得地城南还世居,石洲小筑偏相宜。

茅堂掩映隔江水,虎瞰潆洄才数里。

凉月纷纷下碧溪,薰风细细牵芳藟。

擘开烟雾棹舟入,坐爱石潭鱼可数。

稚子忘耕南垄云,老翁冥钓西岩雨。

石洲信美胡弗居,眷顾不足意有馀。

我醉试为歌石洲,疏夫却恐画不如。

莫笑疏夫画不如,自报国恩将柰渠。

明月清风恣往来,青山白云随卷舒。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石洲歌》由明代诗人符锡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中以“石洲”为中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与环境的优美。

首句“圣明济济誇多士”,虽非直接描述石洲,却暗示了石洲所在之地人才济济,环境雅致,为后文铺垫。接着,“大藩官寮亦仪度”进一步强调了石洲周边的官僚阶层的风度与秩序。

“唴君况是英妙人,风尘摆脱沧洲趣。”点出石洲主人的非凡才华与超脱世俗的情趣,为人物形象增添了一抹高洁之气。

“渝水西来匝凤池,屏障前开孤璧奇。”以渝水的蜿蜒与凤池的环绕,描绘出石洲周围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独特,同时也隐喻了石洲的隐逸之美。

“得地城南还世居,石洲小筑偏相宜。”指出石洲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且与主人的生活方式相得益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茅堂掩映隔江水,虎瞰潆洄才数里。”通过茅屋与江水的映衬,以及远处山峦的虎视眈眈,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凉月纷纷下碧溪,薰风细细牵芳藟。”描绘了夜晚月光洒在碧溪上的静谧景象,以及微风吹拂着芳草的轻柔,展现了石洲夜晚的宁静与生机。

“擘开烟雾棹舟入,坐爱石潭鱼可数。”生动地描绘了划船进入石潭的情景,以及坐在潭边欣赏鱼儿游动的惬意,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

“稚子忘耕南垄云,老翁冥钓西岩雨。”通过儿童与老人的形象,展现了石洲居民生活的悠闲与自在,以及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石洲信美胡弗居,眷顾不足意有馀。”表达了对石洲美景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对居住于此的渴望。

“我醉试为歌石洲,疏夫却恐画不如。”诗人自述欲歌颂石洲之美,但又担心自己的诗歌无法完全表达其韵味,体现了对石洲之美的高度评价。

“莫笑疏夫画不如,自报国恩将柰渠。”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石洲主人的敬意,并暗示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整首诗通过对石洲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743)

符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武陵城西隐者歌

葛洪不作勾漏令,营丹丹入辰川游。

霜崖合沓几千仞,倾柯振石奔洪流。

云中遥见赤松子,身骑白龙掼龙耳。

紫衣使者遥致辞,招我昆丘餐石髓。

北江流水武陵春,却向城西访隐沦。

曲堤如山醉不醒,庞眉奄见秦时人。

时从猿鹤掉尘迹,萝月分眠涧中石。

扬帆天汉我欲归,桃源洞口长相忆。

形式: 古风

云庄歌

东湖水落秋向分,湖上青山御白云。

诛茅选胜宋公子,萧洒芙渠出清泚。

爱看白云湖上眠,春花秋月自年年。

人云真率竟两忘,定谁为主云为庄。

主人朝耕还暮读,白云只就檐端宿。

扶摇昨夜拉行雨,云归汗漫□无语。

主人欲问云掉头,管城既邈鸿蒙愁。

至理谁将合大和,风愆雨伏君谓何。

安得同君弟与兄,共乘肤寸游太清。

旱则与雨潦则止,丰亨九土含灵喜。

云归云归湖上秋,还逢弟劝与兄酬。

人生舒卷在合意,贵富何必曾封侯。

形式: 古风

罗太守石斋先生九十寿

石翁不爱二千石,乞身眷荷频增秩。

九十称觞千岁同,奕奕黄花照秋日。

蟠桃晓荐雕盘殷,东方适从东海还。

十屋置筹筹几许,翁筹高只并庐山。

形式: 古风

秋林图为太常卿春庵赋

仙源杳藐不可即,绝巘丹枫乱云日。

据奕何为三老翁,眉宇彷佛曾相识。

野水微茫度野桥,枻杖一翁谁见招。

襟期揔似厌羁绁,神游物外何逍遥。

清卿故自玄都客,出有入无无不得。

石边柯烂知几年,壶里乌飞爰数刻。

有时尸解示家人,竹杖空遗葛陂侧。

披图却笑安刘者,失脚炎尘永相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