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殷葆诚所作的《和吴大史<桂林送别>原韵四首》中的第一首,以送别为主题,情感深沉而真挚。
首联“敢说同岑不异苔,尊前一揖笑颜开”,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表达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岑(同山)与苔藓虽看似不同,但在诗人眼中却有着相似之处,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不变。在酒宴上的一次握手与微笑,不仅展现了离别的伤感,也蕴含了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颔联“方忻卿月常分照,讵料罡风又折回”,诗人表达了对朋友之间长久友谊的珍惜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变数与不可预知性。卿月(朋友之月)象征着友情的永恒,而罡风(强劲的北风)则代表了生活中的挑战与变化,提醒人们即使面对困难也要保持乐观。
颈联“白雪词高难续和,黄花秋好赋归来”,通过对比“白雪”与“黄花”的季节性变化,以及“词高”与“赋归”的情感状态,进一步深化了对友情与时间流逝的感慨。白雪象征着纯洁与高洁,难以续和,而黄花则代表了秋天的美好与回归,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尾联“他年双节移吴会,尽日看山再作陪”,展望未来,诗人设想了与友人在吴地重逢的情景,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憧憬。双节(可能指节日或特定的日子)与“尽日看山再作陪”共同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友情、时间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