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瞿士雅所作的《五十自寿集唐五十首》中的第三十四首。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
首句“生计萧疏空掩门”,描绘出诗人生活简朴,门前冷落的情景,暗示着他的生活并不富裕,却也自在宁静。接着,“平生不受等闲恩”一句,表达了诗人一生中不求人情世故,不依赖他人恩惠的态度,体现出他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须知饮啄由天命,岂虑星霜到鬓根。”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命运的豁达态度。他认为生活中的点滴,无论是饮食还是起居,都是天意安排,无需担忧岁月的流逝,包括白发的生长,这是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接受与顺应。
“魂梦只能随蛱蝶,荣枯安敢问乾坤。”这里诗人以蝴蝶的自由飞翔来比喻自己的心灵,即使在梦境中,也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对于荣华富贵,他不敢妄加询问天地,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心境。
最后,“老来自喜身无事,明月清风酒一樽。”诗人年老后,因为没有俗务缠身而感到喜悦,享受着明月、清风和美酒带来的简单快乐,这正是他追求的晚年生活状态——简单、自在、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