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晁无咎之官塞上

人生苦南北,相见出偶尔。

喧阗都市中,乃复遇之子。

东莱遽别后,故人今有几。

诜诜塾与序,进学亦可喜。

语阑行色动,轻裘有知已。

去去何当回,山川正芳晖。

边州剩厨传,应不典春衣。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生道路艰难曲折,相逢实属偶然。
在喧闹的城市中,竟然又遇见了你。
自从东莱匆匆分别后,老朋友如今还有多少。
众多学子聚学堂,求学之路也令人欣喜。
言谈结束,离别之意油然而生,轻裘之下也有知己。
离去之后何时能回返,山河大地正值春光烂漫。
边境之地的饭菜流传,想必不会准备春天的新衣。

注释

人生:艰难的生活。
南北:指代人生的坎坷。
偶:偶然。
喧阗:热闹。
都市:大城市。
乃:竟然。
复:再次。
遽别:突然告别。
故人:老朋友。
诜诜:众多。
塾与序:学堂和学校。
进学:入学学习。
阑:结束。
行色:离别神色。
轻裘:轻便的皮衣。
知已:知己。
去去:离去。
何当:何时。
芳晖:美好的春光。
边州:边境地区。
剩厨传:流传的食物。
典:准备。
春衣:春季衣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人生苦短和朋友难得的感慨,以及对于重逢的珍视。开篇即点出人生的无常与难得相见,接下来则是在喧闹的都市中意外重遇旧友,这份惊喜和温暖在诗人心中的分量不轻。

"东莱遽别后,故人今有几"一句,则是对过去匆忙离别后的反思,询问如今旧友是否仍存。紧接着的两句"诜诜塾与序,进学亦可喜"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能够继续他们的学业和事业的欣慰。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语阑行色动,轻裘有知已"表现出诗人对朋友间温暖交流的留恋,而"去去何当回,山川正芳晖"则是对于时间流逝和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的无奈。

最后两句"边州剩厨传,应不典春衣"则可能是在提醒朋友即使在边远之地,也要注意保暖,暗含着对朋友的牵挂和关心。这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珍视与自然景象的描绘,流露出诗人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送元珍赴官合州

羁旅倦京国,春风常闭门。

叩门谁过我,云是竹王孙。

颀然八尺长,玉质文理温。

探之以群书,浩渺倾昆崙。

馀波濯我热,挹取不计盆。

朝落清风窗,暮埽明月轩。

傲兀足真趣,不随车马喧。

动可与俱游,静可与忘言。

胡为舍我去,独指岷江源。

偪侧凤翔西,叠岭如骏奔。

滔滔蜀天漏,沉沉山月昏。

到官复何时,清秋禾黍翻。

冷局自少责,读书勿忘餐。

登临时自适,吟思搅乾坤。

鱼雁若可托,篇诗寄湘沅。

形式: 古风

送王炳之之饶州

衡门喜见过,相与话行色。

江左昔之官,鄱阳饱从役。

重湖绕官舍,尘不到旌戟。

绿水平朱栏,青山临画鹢。

鱼来城市富,雁下沙汀黑。

玉楮光动毫,琼杯香泛席。

固知足优游,但恐少宾客。

聚散宁易忘,登临傥相忆。

形式: 古风

送毕公叔使河北

东观久寂寥,君王念多士。

鸾凤望青云,联翩羽翰起。

英英毕公叔,声价动天子。

剧谈时利害,如泻九江水。

骅骝厌羁縻,放步即千里。

间关北门道,牵车从此始。

蓬瀛墨宝烂,原隰皇华美。

英气扫豺狼,清风回狱市。

虽牵倚门念,犹胜捧檄喜。

书止慰索居,时付黄河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吴叔扬通判代州

雁门襟喉地,北瞰单于城。

汉骑罢深入,塞垣春草生。

题舆当远去,磴道历峥嵘。

载路壶浆馈,出郭幡旗迎。

公堂足奉养,美酹与犀兵。

漏刻閒愈永,衣裘寒更轻。

五台聚仙圣,事迹众所钦。

新篇时冥邈,万怪登幽情。

政成早归来,银章对承明。

未遂游边志,羡君为此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