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名为《奉和匏庵谢橘三首(其二)》。在诗中,诗人以桃李自比仆奴,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与感慨。通过引用苏轼的诗句“何须千树说玄都”,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
“何须千树说玄都,桃李从来是仆奴。”这两句诗首先以桃李自比仆奴,暗示了它们在春天景色中的地位并不显赫,反衬出真正的主角——春天的美丽与生机。接着,“读罢坡翁春色赋,坐令春酒变成湖。”这里引用了苏轼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春天景色的迷人之处。通过“春色赋”这一概念,诗人将春天的美景比作是一篇优美的文章,而“春酒变成湖”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带来的欢乐与和谐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份喜悦所包围,如同湖面般宁静而广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巧妙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用苏轼的诗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得整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