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其四)

伊昔西湖外,清阴九里松。

天低深雨露,风怒走蛟龙。

林霭通樵径,山云隔寺钟。

何时一行乐,重到北高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从前在西湖之外,有大片九里长的松林。
天空低垂,深沉的雨露滋润着大地,狂风卷起仿佛蛟龙在飞舞。
树林雾气缭绕,连接着樵夫的小路,山间的云雾遮住了寺庙的钟声。
何时能再次欢聚游玩,重游那北高峰。

注释

伊昔:从前。
西湖:杭州西湖。
清阴:清凉的树荫。
九里松:九里长的松树林。
天低:天空低垂。
深雨露:深深的雨露。
风怒:狂风怒号。
蛟龙:比喻风雨中的景象。
林霭:树林中的雾气。
樵径:砍柴人走的小路。
山云:山间的云雾。
寺钟:寺庙的钟声。
何时:何时能。
一行乐:一同游乐。
北高峰:杭州的著名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西湖风景的画面,充满了深远和神秘的意境。开篇“伊昔西湖外,清阴九里松”两句,以“伊昔”表时间,即在某个时候,营造出一种静谧氛围,西湖之外的九里松林在清新的阴霾中显得格外清新。这不仅描绘了景色,也烘托出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孤独。

接着,“天低深雨露,风怒走蛟龙”两句,天空低垂,雨水浓郁,风起时带有某种愤怒之情,仿佛连蛟龙也被激怒,跃出水面,这强烈的自然景象与前两句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变化无常的感受。

“林霭通樵径,山云隔寺钟”两句,则通过树木遮蔽的小路和山云掩映的寺庙钟声,再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林中小路隐约可见,寺庙的钟声也因山云而变得模糊不清,这些都暗示着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外界的疏离。

最后,“何时一行乐,重到北高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重返那片宁静之地的渴望。北高峰在这里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指代,也象征着精神追求的高度和纯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于超然物外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在繁华世界之外的清寂与自得。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伊昔(其三)

伊昔西湖里,娉婷十里莲。

香凝花上露,影落镜中天。

枕簟水亭雨,笙歌月夜船。

双鸳不解事,常傍翠阴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伊昔(其二)

伊昔西湖上,孤山几树梅。

断篱深院落,流水旧亭台。

明月无今古,春风自去来。

逋仙不复作,消瘦为谁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伊昔(其一)

伊昔西湖柳,清阴满画楼。

午凉欺舞扇,晚雨系渔舟。

春尽花无主,风寒叶自秋。

六桥今在否,空惜旧时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再和潘天英韵

人生一传舍,于世懒蝇营。

千古月知己,四时花有情。

吟怀今郑綮,家学昔玄成。

自适眼前乐,何须身后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