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喜而有作

投老何堪再落南,病躯宁敢望生还。

空惭马援标铜柱,自分班超老玉关。

万里梅花愁思外,五湖烟水梦魂间。

诏恩幸喜归田里,旋筑新堂榜爱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年老体衰怎堪再往南方漂泊,病弱之躯哪里还敢期待生还。
空自惭愧像马援未能立铜柱功勋,自知如同班超只能在老去时怀念玉门关。
身在万里之外,梅花盛开之地,心中满是愁思,梦中又常常游荡在五湖烟水之间。
庆幸的是,皇上的恩典让我能回归田园,很快就能新建居所,挂上‘爱閒’的匾额以示悠闲生活。

注释

投老:年老时。
再落南:再次南下。
马援:东汉将领,曾立铜柱作为边疆标记。
标铜柱:立功勋。
自分:自知。
班超:东汉名将,曾长期驻守玉门关。
五湖烟水:泛指江湖,象征远方。
归田里:回归田园生活。
旋筑:立即建造。
榜爱閒:挂上表示闲适的匾额。

鉴赏

这首宋诗表达了诗人晚年南归时的复杂心情。首联"投老何堪再落南,病躯宁敢望生还",流露出诗人对年迈体衰的无奈和对生死的忧虑,暗示了他此次回归南方并非自愿,而是出于健康原因。

颔联"空惭马援标铜柱,自分班超老玉关",诗人以马援自比,希望能像他立铜柱昭示功绩那样有所作为,但又自知力不从心,只能像班超出塞老去,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感慨。

颈联"万里梅花愁思外,五湖烟水梦魂间",借梅花和烟水之景寄托愁思,想象自己在梦境中游历五湖,流露出对故乡和自由生活的深深怀念。

尾联"诏恩幸喜归田里,旋筑新堂榜爱閒",诗人庆幸得到朝廷的恩准归乡,决定在田园中建新居,享受闲适的生活,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当下处境的释然。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又有对家乡和宁静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复杂心境。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代赵仪可挽刘叔丙

此士不可得,乡人今始思。

迎宾多事日,教子废科时。

望屋讼自止,弄丸争者谁。

京华携手处,忆著最伤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先人尝宰贵池今二十五年矣舟行经此不胜黯然

夜泊贵池口,此情殊黯然。

思亲空有泪,感旧不成眠。

棠舍清阴在,桐乡旧政传。

终天成永感,忍听蓼莪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刘公实以淮白为饷喜而作诗

食指朝来应吉占,淮鱼远寄喜开奁。

肥鲜正自资糟粕,甘美何劳佐酪盐。

未信鹿头堪并进,定知熊掌不能兼。

慈闱一笑尝珍味,留与儿童例属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刘公实母夫人董氏挽诗(其二)

列寺名卿重,慈闱寿母尊。

眼中看五世,膝下拥重孙。

九九登遐算,三三达妙门。

哀荣极终始,全福更何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