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充满了对远方战事的思念和忧虑。首句“江边踏青罢”,设定了一种闲适的情境,但紧接着“回首见旌旗”则转换了氛围,旌旗往往与军队有关,这里暗示着诗人虽身处自然之中,却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
第三句“风起春城暮”,春天的风吹拂过边塞的城市,使得暮色显得更为凄凉。最后一句“高楼鼓角悲”则是对前线士兵和家属之间离别之情的抒发,高楼往往与孤独、守望相连,而鼓角声在古代常用于军中报时或传递信息,这里却带上了悲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战争氛围的渲染,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生活的理解和对战事的深切忧虑。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