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杜安行嘉陵春日书事十首(其一)

老觉情怀别,愁随节令来。

草茅思雨露,天地涨氛埃。

屋雀春弥怨,山云昼不开。

何人知此意,藜杖独登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总是感到心情与以往不同,随着季节变换而增添忧虑。
在简陋的住所中,我渴望雨露滋润,但天地间弥漫着尘埃。
春天的屋檐下鸟儿的鸣叫更显得哀怨,白天的山云也不再散开。
又有谁能理解我的这份心意呢?我独自拄着藜杖登上高台。

注释

情怀别:心情与以往不同。
愁随节令:忧虑随着季节变化。
草茅:简陋的住所。
雨露:渴望的滋润。
氛埃:尘埃。
屋雀:屋檐下的鸟儿。
弥怨:更加哀怨。
山云:山上的云。
昼不开:白天不散开。
何人:谁人。
藜杖:藜竹制成的手杖。
独登台:独自登上高台。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杜安行嘉陵春日书事十首(其一)》是郭印所作,诗人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自己老去后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象的观察。首句“老觉情怀别”揭示了诗人因年华渐逝而产生的独特心境,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感慨。接下来,“愁随节令来”进一步强调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愁绪。

“草茅思雨露”描绘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怀念,如同草木渴望雨露滋润,暗示了他对平淡生活的向往。而“天地涨氛埃”则通过写天地间的尘埃,暗喻世事纷扰,人生如梦。诗人借屋雀在春日里的哀鸣,表达出“屋雀春弥怨”的情绪,以及山间云雾缭绕,象征着内心的迷茫和不开明。

最后两句“何人知此意,藜杖独登台”,诗人以孤独的形象出现,无人理解他的心境,只能独自登上高台,寄托思绪。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时的孤独与思考。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杨信仲见贻郊居二首(其二)

野老樵夫作比闾,儒宫一亩亦安居。

浇愁剩买村前酒,引睡频拈架上书。

江近云烟长到户,人稀鸟鹊自驯除。

不才已分时流弃,犹幸能延长者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杨信仲见贻郊居二首(其一)

平生不喜入州闾,林下江边谩卜居。

解榻延宾同笑语,杜门教子读诗书。

最怜舍后蔬盈圃,只欠庭前水绕除。

官路崄巇端可畏,茅茨固就早悬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邵子文感春之什

海内风尘涨,人间日月忙。

鬓霜催晚景,杯蚁负春光。

闻道花成锦,空怜鸟似簧。

眼前朱墨乱,无处话愁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邵子文感春之什

池塘不似昔年春,蝶乱蜂狂更恼人。

莫傍花丛看婉娩,且怀诗卷诵清新。

山林祗管萦魂梦,寰宇无端变劫尘。

遥想江东忧未歇,可能熟醉巧谋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