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过响水堡》由明代诗人杨巍所作,描绘了塞外响水堡的壮丽景象与独特氛围。
首句“塞水合流处”,开篇即点明地点,暗示这里是一片边疆之地,水流汇聚之处往往蕴含着自然的雄浑与力量。接着,“声喧十里繁”一句,以声音的宏大来衬托环境的辽阔与生机,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潺潺流水声,以及那十里之内,万物生长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充满活力的画面。
“乍闻堪动色,相对未能言”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初听这响水之声,便足以让人心神激荡,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震撼与感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声音的震撼与语言的无力形成鲜明对照,强调了自然之美超越言语所能描述的境界。
接下来的“束峡鼋鼍怒,惊涛日月翻”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水流在狭窄峡谷中奔腾的壮观景象。鼋鼍,古代传说中的水兽,这里用来形容水流的汹涌与力量。日月翻,形象地表现了水流之大,以至于仿佛连日月都为之倒转,展现出水势的惊人与浩瀚。
最后,“祗应阻边马,不得入中原”一句,既是对前文景物描写的总结,也暗含了对边疆之地的特殊意义的思考。这句话意味着,尽管这里的景色如此壮美,但因为地理或历史的原因,它似乎与中原地区有着某种隔阂,无法轻易跨越,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
整体而言,《过响水堡》通过对塞外响水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边疆之地的深沉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边疆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