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妹镜涵六十初度妹夫艺风前辈七十有五甥辈于沪上称觞寄诗为寿藉以述怀不徒为引年之颂也四首(其二)

著述桑榆惜景光,丹缃翠墨郁奇香。

跋搜尧圃再三辑,碑过兰泉五倍强。

闻见四朝存掌故,网罗百氏总津梁。

子元忤俗虽同调,头白终期夙志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此诗《二妹镜涵六十初度妹夫艺风前辈七十有五甥辈于沪上称觞寄诗为寿藉以述怀不徒为引年之颂也四首(其二)》由晚清至近现代的文人夏孙桐所作。夏孙桐在诗中表达了对家族成员的深厚情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著述桑榆惜景光,丹缃翠墨郁奇香”,诗人以“桑榆”比喻晚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同时借“丹缃翠墨”象征书籍和文字,暗示自己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以及通过著作留下精神财富的愿望。

颔联“跋搜尧圃再三辑,碑过兰泉五倍强”,“尧圃”可能指古代文献或藏书之处,“兰泉”则可能是某种珍贵的水源或象征,此处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搜集资料、编纂书籍的勤奋与成果之丰,且比常人更为卓越。

颈联“闻见四朝存掌故,网罗百氏总津梁”,“四朝”代表多个历史时期,诗人通过亲身经历和广泛阅读,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文化见解,成为连接不同文化脉络的桥梁,体现了其博学多才。

尾联“子元忤俗虽同调,头白终期夙志偿”,“子元”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表达了即使在世俗眼中不合时宜,但依然坚守初心,直至白发苍苍,最终实现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的决心。整首诗洋溢着对家族亲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个人学术追求的执着与满足感。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二妹镜涵六十初度妹夫艺风前辈七十有五甥辈于沪上称觞寄诗为寿藉以述怀不徒为引年之颂也四首(其三)

吾妹贤明号女宗,奉亲曾代白华供。

故应高蹈侪鸾曜,共许徽音媲郝钟。

鱼檗嘉辰同好客,湖山胜处每随踪。

归来图籍今无恙,金石编成一粲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二妹镜涵六十初度妹夫艺风前辈七十有五甥辈于沪上称觞寄诗为寿藉以述怀不徒为引年之颂也四首(其四)

不独朱陈说旧村,还如籍湜附韩门。

西清追步成陈迹,东海扬尘莫再论。

鹤发相看同辈少,雁行犹幸几人存。

荷花生日占先甲,愿及芳时劝一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四月二十八日为翁文恭师生日孙师郑召集陶然亭结瓶社徵诗

旧京乔木尚风烟,回首沧桑益惘然。

萧傅孤危全晚节,灵均揽揆怨芳荃。

人珍遗墨皆千古,公幸骑箕早十年。

愿比顾祠修故事,岁时松下荐寒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杜子良太守

不为良相为良医,仁术惟期济世耳。

杜君荦荦医国才,早屈士元治百里。

嘘枯润瘠苏疲癃,待擢黄堂政声起。

景皇忧国昔倦勤,徵医云集稀称旨。

前席敷陈洞癓结,颔颐屡见天颜喜。

吁嗟治病如治国,杂投并进果谁是。

反令贤者叹掣肘,纵有扁仓亦徒尔。

西子湖边山水清,白蘋洲上风日美。

我忆同官初定交,投契真如乳与水。

每从肘后乞神方,更向橘中观弈理。

当日簿领尚从容,未料沧桑遽如此。

朅来羁旅共呴沫,时时呼酒长安市。

君才犹为世所需,卖药韩康漫相拟。

膏肓废疾皆苍生,日日活人难自已。

耳鸣阴德宜食报,何待延年啖芝杞。

作诗自寿殊旷达,碧简初香泛绿蚁。

人生但得开口笑,知早尘埃视朱紫。

视君寿世自有在,出则循良处方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