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傍晚经过留侯墓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首句“少小期黄石,晚年游赤松”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留侯张良的一生,从少年立志辅佐刘邦到晚年隐居,形象生动。接下来的“应成羽人去,何忽掩高封”表达了对留侯最终归隐的肯定,同时也对墓地被遗忘的现状感到惋惜。
“疏芜枕绝野,逦迤带斜峰”描绘了墓地周围的自然环境,荒草丛生,与远处连绵的山峰相映衬,营造出一种苍凉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坟荒隧草没,碑碎石苔浓”进一步强调了墓地的荒废,坟头被杂草覆盖,石碑破碎,青苔蔓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狙秦怀猛气,师汉挺柔容”通过类比,赞美留侯在面对强敌时的勇猛和在辅佐刘邦时的智慧与柔和,展现了其复杂而多面的性格。最后,“盛烈芳千祀,深泉闭九重”表达了对留侯功绩的长久铭记,以及对其墓地深埋于地下、难以触及的感慨。
“夕风吟宰树,迟光落下舂”描绘了傍晚时分,微风吹过,墓地中的树木似乎在低语,夕阳缓缓下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场景。最后一句“遂令怀古客,挥泪独无踪”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怀古之人,在此地留下了深深的感动与怀念,却只能独自离去,留下无尽的思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留侯墓地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风采,也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对逝去岁月的深深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