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其四)二色莲

藕花亭上,无尘无暑,滟滟一池秋韵。

绿罗宝盖碧琼竿,翠浪里、亭亭月影。

一家姊妹,两般梳洗,浓淡施朱傅粉。

夜深风露逼人怀,问谁在、牙床酒醒。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翻译

在洁净无尘的藕花亭上,凉爽的秋天气息弥漫,满池荷花泛着粼粼波光。
绿色的罗伞和碧玉般的竹竿映衬下,月光在静静的池水中摇曳生姿。
姐妹们各自打扮,或浓妆或淡抹,犹如涂抹朱红和白粉。
深夜的风露侵袭着肌肤,让人感到清凉,询问此刻谁已从醉眠中醒来。

注释

藕花亭:指种有荷花的亭子。
无尘无暑:形容环境清洁凉爽。
滟滟:水波闪动的样子。
秋韵:秋天的韵味。
绿罗宝盖:绿色的华美罗伞。
碧琼竿:碧玉般的竹竿。
翠浪:绿色的波浪,代指池水。
亭亭:直立的样子,形容月影清朗。
一家姊妹:指同一家庭的姐妹。
两般梳洗:两种不同的打扮方式。
施朱傅粉:涂脂抹粉。
夜深风露:深夜的风和露水。
逼人怀:侵袭肌肤。
牙床:古代的一种坐具,这里指床。
酒醒:从醉酒中醒来。

鉴赏

这首宋词《鹊桥仙·其四·二色莲》是赵彦端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秋夜画卷。诗人以藕花亭为中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池塘中莲花的美态。"无尘无暑"四字,营造出一种清凉洁净的氛围,"滟滟一池秋韵"则点明了季节为秋季,水面泛起的涟漪仿佛带着深深的秋意。

"绿罗宝盖碧琼竿"运用比喻,将莲花比作绿色的华盖,琼竿则是形容莲茎的洁白如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莲花的挺拔与娇艳。"翠浪里、亭亭月影"进一步描绘了月光洒在荷叶上的景象,月影在碧波荡漾中摇曳生姿。

接下来,诗人写到一家姐妹对镜梳妆,或浓或淡的色彩映照在她们脸上,增添了生活气息。"浓淡施朱傅粉"描绘了女性的娇美容貌和细致入微的装扮。最后,夜深人静,凉风带着露水,诗人不禁询问:是谁在牙床(闺房)酒醒后,感受到这份深夜的寂静和清凉?

整首词以景带情,通过对藕花亭秋夜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出一种淡雅而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

收录诗词(181)

赵彦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 号:介庵
  • 籍贯:
  • 生卒年:1121~1175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其二)正月二十三日秀野堂作

江梅仙去,蜡梅蜂化,只有缃梅呈秀。

不知春在阿谁边,试与问、青青杨柳。

小园幽事,中都风味,斗草分香依旧。

东风莫谩送扁舟,为管取、轻寒罗袖。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其一)

来时夹道,红罗步障,已换青丝翠羽。

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

千觞美酒,十分幽事,归到只愁风雨。

凭谁传语牡丹花,为做取、东君些主。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滴滴金.送路彦捷赴仪真

澄溪暝度轻澌白。对平湖、澹烟隔。

我与征鸿共行人,更张灯留客。东园半是馀花迹。

料仙帆、到时发。若倚江楼望清淮,为殷勤乡国。

形式: 词牌: 滴滴金

蕊珠闲

浦云融,梅风断,碧水无情轻度。

有娇黄上林梢,向春欲舞。绿烟迷昼,浅寒欺暮。

不胜小楼凝伫。倦游处。故人相见易阻。

花事从今堪数。片帆无恙,好在一篙新雨。

醉袍宫锦,画罗金缕。莫教恨传幽句。

形式: 词牌: 蕊珠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