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黄诗

四海黄太史,百年陈后山。

意深识者少,味永到尤难。

夜静参禅悦,天晴窥管斑。

心知言未契,犹隔一重关。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四海之内有位黄姓太史,他的诗才如同陈后山流传百年。
他的诗意境深远,能理解的人却不多,品味其韵味更是难上加难。
夜晚静谧时,他参禅心得喜悦,晴朗天气下,又通过诗文观察世界。
他心中明白自己的言语还未完全契合心意,仿佛还隔着一层难以逾越的关卡。

注释

四海:指天下各地。
黄太史:黄姓的太史官或诗人。
百年:形容时间长久。
陈后山: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别号。
意深:意境深远。
识者:理解的人。
味永:意味深长。
尤难:特别困难。
参禅悦:参禅带来的喜悦。
窥管斑:通过诗文观察世界的斑驳色彩。
心知:内心明白。
言未契:言语未能完全表达心意。
一重关:一层难以突破的障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舒邦佐对中国古诗人陈黄诗歌的品读和感悟。首句“四海黄太史”赞誉了陈黄的名声远播,如同四海皆知的太史身份。次句“百年陈后山”则将他比作宋代著名文学家陈师道(号后山),强调其文学成就深厚。

“意深识者少”表达了陈黄诗歌中深邃的思想内涵,不是一般人所能轻易理解,需要有深刻领悟力的人才能体会。而“味永到尤难”则进一步说明他的作品韵味悠长,欣赏起来需要细细品味,难度更高。

“夜静参禅悦”描绘出在宁静夜晚阅读陈诗时的沉思与喜悦,诗人仿佛在禅定中感受到诗中的智慧与美感。接着,“天晴窥管斑”以晴空比喻诗人的洞察力,暗示陈黄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细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最后两句“心知言未契,犹隔一重关”揭示了诗人虽然已经深深感受到陈诗的魅力,但仍觉得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与原诗之间还有一层难以逾越的隔阂,表达了对陈黄诗歌艺术造诣的敬仰以及自我提升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陈黄诗歌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入理解和追求的诗。

收录诗词(142)

舒邦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平叔。靖安舒氏第四世祖 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宋绍兴六年(1136年)十二月初八出生,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先后任鄂州蒲圻、潭州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嘉泰二年(1202年)授通直郎。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致仕。嘉定七年卒,年七十八。有《双峰猥稿》九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谱系》及《舒公墓志铭》

  • 字:辅国
  • 号:双峰
  • 籍贯:靖安县城
  • 生卒年:1137—1214

相关古诗词

读退之传

退之二十八,三上宰相书。

晚折王廷凑,骂佛戒鳄鱼。

少时及壮时,君试观何如。

士养要如此,合抱凌太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偶书

酒尽瓶乾一再添,朔风吹叶响阶前。

起来水墨图中望,正是江南欲雪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著存亭

事亡如存死如生,以诚则著著乃形。

二字貌出孝子诚,晓然如见亲在庭。

有人念母愁思凝,终日如痴呼不醒。

自云所见政如此,触物有感皆分明。

山形作我枕扇清,风叶舞我莱衫轻。

江芦千株白皎皎,尚想鹤发垂星星。

入户宛然闻忾息,恍惚欲下来举觥。

始知至孝无间断,圣人所以见墙羹。

譬如忠信纯熟者,立则参前坐倚衡。

然而存著亦非真,能于吾母用吾情。

所见皆从所念得,初非刻木外经营。

虽然铭镂在中扃,何待扁榜垂丹青。

要令目击助心想,不然安得名吾亭。

形式: 古风

榴花

万绿枝头几点春,逢人偏喜上乌云。

出来只为当时暑,故剪红绡皱作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