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渭滨亭

广张三千六百钓,太公欲与文王亲。

文王不为熊罴猎,卜年七百终何人。

开元天子降步辇,当日何如渭滨见。

是同是异不可诘,一等风云符虎变。

吾君好贤轶前古,处处鹓鸾刷修羽。

观君命意非苟然,他日风流须再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题渭滨亭》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对古代贤士与君主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广张三千六百钓,太公欲与文王亲”,以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姜太公渴望与周文王结缘的情景。接着,“文王不为熊罴猎,卜年七百终何人”两句,借文王不狩猎熊罴之事,暗示文王的仁德与远见,同时也引出对姜太公命运的疑问,预示着故事的转折。

“开元天子降步辇,当日何如渭滨见”两句,将视角拉至唐代,以唐玄宗降辇接见贤士的场景,对比文王与姜太公的相遇,表达了对古代君臣关系的赞美。接下来,“是同是异不可诘,一等风云符虎变”两句,巧妙地将历史上的君臣相遇比作风云变幻,强调了不同时间背景下君主与贤士相遇的相似性与独特性。

“吾君好贤轶前古,处处鹓鸾刷修羽”两句,直接表达对当朝君主的赞美,认为其对贤才的渴求超越了古人,比喻君主如同鹓鸾,羽毛修长,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卓越的才能。

最后,“观君命意非苟然,他日风流须再睹”两句,表达了对君主的期待,认为君主的用心并非草率,未来定会再次展现出风流雅致的风采。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和对当代君主的正面评价,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君臣关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题山堂

二年江南客,对面不见山。

负我爱山心,兀兀尘埃间。

一闻说山心便喜,欲插修翰遽飞起。

君家乃是山中居,永日青山同徙倚。

流泉涓涓薜萝暗,明月时时窥枕簟。

三伏清霜带雪来,不断烟云拥栏槛。

只恐居山兴易阑,万壑波涛翻等閒。

知有心期难得否,凭君借与画图看。

形式: 古风

送储子椿参假太学时泊舟金陵风亭

金陵二月春,江上连日雨。

暖风初报一番晴,绿浅红深纷无数。

与君已是隔年别,相逢又作临分语。

感君情重故可歌,送君心折不成舞。

五年相从如一日,物物讲评穷发缕。

爱君正如韝上鹰,畏君何翅文中虎。

未饭已知必下赵,凭轼会观终报楚。

逡巡照眼绿袍新,更约十分同一举。

形式: 古风

走笔赠报宁老

半山老人笔如椽,落笔直欲拿云烟。

东亭右军不复见,龙跳虎卧谁争先。

姑溪六月汗流水,邂逅清风顿如洗。

他时问法到山前,应许神光得吾髓。

形式: 古风

和郭功甫游采石

卒岁愔愔无地雪,三首新诗报明发。

使君近作采石游,胜践传闻惊久缺。

亢阳便有欲雪意,和气先期振岩穴。

想见旌旗锦绣张,如从元君朝北阙。

后携一老何奇哉,朱颜鹤发超尘埃。

噭呼江上来席上,迤逦万古随云开。

骑鲸仙人不敢避,玉镜台郎俄复回。

分明月下遇赏叹,将军新自天边来。

逡巡落笔轰春雷,落花乱点荒池台。

沈埋蓁莽见一旦,名高此地真当才。

从来不许说前辈,寄声鱼鸟休惊猜。

直疑乘槎叩月窟,又若登临望天台。

酒行已彻更须酌,醉倒宁辞无算杯。

卓然一段极则事,遣我击节因谁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