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此诗《渡黄河》由明代诗人谢榛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船过黄河时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情感。
首联“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开篇即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诗人从大梁城出发,行经关河,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为整幅画面披上了一层明亮的色彩,预示着旅途的光明与希望。
颔联“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进一步描绘了黄河的壮阔与动态美。太阳升起,仿佛在龙窟中翻滚,激起了波涛汹涌;而微风吹过,雁群留下的痕迹被洗净,黄河表面一片平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
颈联“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倚靠在船舷上,面对浩瀚的黄河,诗人不禁感叹人生际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同时,扬起船帆,快速航行于黄河之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冒险的渴望和追求。
尾联“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则以一种悠远的意境收束全诗。诗人站在船上,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未知与期待,而此时,远处传来悠扬的划桨声,似乎在回应着他的内心世界,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与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不详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万竹生秋意,林园六月初。
骚人宜物色,樽酒坐庭除。
落日横孤嶂,清风满太虚。
兴高归去晚,池上采芙蕖。
水边沙草合,林外石桥横。
云漫三秋色,河流万古声。
野花欺老鬓,林酒胜浮名。
我爱桐江叟,渔竿不世情。
共向东园酌,葫芦秋正花。
千畦散流水,万木带飞霞。
碧海仙人岛,玄都道士家。
未应骑鹤去,聊此话丹砂。
紫阁登临处,秋光入品题。
窗吞河岳尽,檐压斗牛低。
客路孤城外,仙坛万岭西。
浮丘分袂后,望断白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