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堂为张以道题

上士与下士,多闻或寡闻。

子诚能尚友,我亦叹离群。

磨琢功当进,金兰志不分。

孝标何所见,但广绝交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上等士人与下等士人,有的博学多闻,有的知识有限。
你如果能崇尚与品德高尚的人为友,我也会感叹你的与众不同。
磨砺自我应当不断进步,深厚的友情不应有分别。
孝顺的行为表现在哪里?只在于广泛地展现拒绝结交庸人的决心。

注释

上士:指有较高道德修养和学识的人。
下士:相对较低层次的士人,可能知识或德行较次。
尚友:崇尚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往。
离群:与众不同的行为,超脱于常人。
磨琢:比喻通过努力提升自己。
金兰:比喻亲密无间的友情。
不分:不因地位或能力而有所区别对待。
孝标:孝顺的表现或行为。
绝交文:拒绝结交庸俗之人的决心,表现出高尚的交友原则。

鉴赏

这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是一篇表达亲密友情和高尚品格的佳作。"上士与下士,多闻或寡闻"两句开篇即设立了一个对比,区分了不同层次的人物,暗示着对于朋友的选择应持有辨别能力。

接着"子诚能尚友,我亦叹离群"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朋友的珍视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这里的"尚"字意味着尊崇和推崇,显示出对真挚之情的重视。

"磨琢功当进,金兰志不分"则是诗人对于友谊的追求和坚守。一方面赞扬了不断修炼、提升自己品德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在这种共同的精神追求中,不作区别对待每一位朋友。

最后两句"孝标何所见,但广绝交文"似乎表达了一种寻找高尚品质的困惑和无奈,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广泛而深刻的人际关系的向往。在这里,"孝标"指的是古代圣贤之人的美德标杆,而"何所见"则表现了对这种理想境界难以寻觅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高扬和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向往高尚友谊的情怀。

收录诗词(26)

沈继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李孟达通判索鄙诗

删后无诗亦可忧,人言赋者古诗流。

欲闻正始今安在,须向先秦以上求。

玄酒大羹存至味,子虚亡是谩相酬。

万人丛里谁人晓,独有夫君暗点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瞿塘寄呈杨帅

转柁边楼隔夕阳,竹枝歌断送飞航。

敢同计事追韩信,每辱扬鞭问葛彊。

雁影入江三峡冷,猿音呼月五更长。

功名岁晚貂裘弊,归鬓应怜已点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閤学袁尚书帅蜀(其二)

兵书一箧老空休,尚记当年寓益州。

扪虱盖尝谈世事,鲙鲈聊复寄扁舟。

我方泥饮誇严尹,公喜逢时过武侯。

作此短歌怀感遇,运斤班郢独包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杨寺丞浑父帅安康

杨子声名鹤在阴,诗书作帅有谋深。

开关入洛平如掌,击楫中流酬此心。

胡运只今那得久,齐疆指日自归侵。

君当草奏摅忠愤,所领州名力去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