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野池诗

欲和沧浪孺子歌,东风吹皱縠纹波。

幽禽哺子樱桃少,浮草一苗蝌蚪多。

天与一官□□拙,春馀几日喜晴和。

少须幸有宽闲地,□□茅亭俯芰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想要唱和沧浪水边孩子的歌谣,东风吹起涟漪在水面荡漾。
深林中的小鸟喂养幼鸟,樱桃树上果实稀疏,水面漂浮的水草间蝌蚪众多。
老天赐予我一个笨拙的官职,春天剩下的日子只希望天气晴朗和暖。
稍作休息,幸好有空闲之地,我可以在竹舍中欣赏菱荷之景。

注释

沧浪:古代水名,这里泛指江河。
孺子:儿童。
縠纹波:形容水面上的细小波纹。
幽禽:指生活在幽静环境中的鸟。
樱桃少:形容樱桃稀疏,可能暗示季节未到或果实不多。
蝌蚪多:蝌蚪是蛙类的幼体,此处可能象征生机盎然。
一官:官职。
□□拙:原文有缺失,推测可能指官职不称职或才能不足。
春馀:春天剩余的时间。
幸有:庆幸拥有。
□□茅亭:原文有缺失,可能是简陋的茅草屋。
芰荷:菱角和荷花,象征清雅的自然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欲和沧浪孺子歌,东风吹皱縠纹波。” 这两句通过描述诗人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里的“沧浪”指的是河流的波涛声响,“孺子”则是对水中生物的亲昵称呼,而东风吹皱的縠纹波,则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水面上的轻微波动。

“幽禽哺子樱桃少,浮草一苗蝌蚪多。”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面。尽管幽深的林间鸟儿的孩子(指的是小鸟)和樱桃都不是特别多,但水中的浮草却孕育着许多蝌蚪(即幼小的蛙类动物),表现了大自然的繁衍力。

“天与一官□□拙,春馀几日喜晴和。” 这里,“天与一官”可能是指某种天赐的恩惠或安排,而“春馀几日喜晴和”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享受与喜悦。

“少须幸有宽闲地,□□茅亭俯芰荷。”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能拥有一个安逸的地方,在茅草覆盖的小亭里俯视着生长在水边的芰荷(一种水生植物),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平和安逸的田园诗意境。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存耕吟寄姜景星

吾不学老农,种此方寸田。

善雨日培壅,安得荒旱年。

诗书菑且畬,芟蕴毋蔓延。

种固有厚薄,穫岂无后先。

先畴畎亩在,后世儿孙传。

何忧换八百,奚止取十千。

却笑多牛翁,转瞬无炊烟。

我独遗以安,本固实自坚。

耘业待岁晚,韩公尝勉旃。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州厅设醮即事

去岁今朝六月六,暮雨倾盆风拔木。

今岁公宇醮祈晴,昼日当空生暑溽。

羽士宣词官吏拜,灯烛荧煌香馥郁。

须臾黑云西北来,如盖如轮覆厅屋。

电驱霹雳掣金蛇,檐溜奔腾泻银竹。

帏屏掀开幡幢飞,卷尽香灰吹灭烛。

天威震怒莫敢喘,谢罪怔营虞亵渎。

少焉雨止凉飕飕,天气如秋失中伏。

四郊大田多黍苗,一片潇湘接湖洑。

村夫中庭涕泗下,归闻野老吞声哭。

只恐戢戢生鱼头,何止广文饭不足。

天心仁爱子勿忧,府公移文行振粟。

古言大雨不为灾,云雨须臾手翻覆。

形式: 古风

有怀龚子敬子中

两龚昔所慕,二难今是似。

箪瓢鲁儒生,衣冠楚君子。

相期岁月永,不为弓旌起。

极目暮云平,修筠怅予倚。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杂画

东风吹寒晴,春事归花柳。

既有杖头钱,何苦不饮酒。

嗟嗟王孙去,芳草入户牖。

惟有南山高,晓雾亦白首。

去年秉烛游,知有今日否。

所以晋名流,酒杯不去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