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堂

斯文一线流,伊川师弟子。

萍梗记经行,丹青肖容止。

升堂如有闻,虚心探厥旨。

毋与时俗竞,溺心于口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学术传统如流水般流淌,伊川师门弟子众多。
弟子们通过记录经书行迹,用丹青描绘老师的言行举止。
在课堂上仿佛能听到老师的教诲,虚心探究其深意。
不要与世俗潮流争逐,不应沉迷于口耳之学。

注释

斯文:学术。
一线流:如流水般。
伊川师:指程颐(伊川先生),宋代著名理学家。
弟子:学生。
萍梗:比喻漂泊不定,这里指弟子们的行踪。
经行:经书的学习和实践。
丹青:绘画。
肖容止:描绘形象和举止。
升堂:进入课堂。
闻:教诲。
虚心:谦逊的态度。
探厥旨:探究其深层含义。
时俗:世俗潮流。
溺心:过分沉迷。
口耳:仅限于口头和耳朵所听,指肤浅学习。

鉴赏

这首诗名为《景行堂》,是宋代学者程公许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学术传承的敬意和对严谨学风的倡导。"斯文一线流"描绘了知识和文化的延续,如同一条细流不断流淌,强调了师徒之间的承继关系。"伊川师弟子"则特指程颐(伊川先生)的门人,程颐是北宋理学家,其弟子在此处代表了儒家学术的追随者。

"萍梗记经行"以浮萍比喻弟子们漂泊不定的生活,但不忘记录师门的教诲和足迹,体现了他们的勤奋和忠诚。"丹青肖容止"则是通过绘画来重现老师的言行举止,以示尊敬和怀念。

"升堂如有闻,虚心探厥旨"进一步强调学习时应保持谦虚的态度,深入理解老师的教诲,不被表面的知识所迷惑。"毋与时俗竞,溺心于口耳"告诫弟子们不要被世俗风气所左右,而要专注于内心的理解和实践,避免仅仅追求口耳之学。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学术传统的尊重,对求知态度的提倡,以及对个人修养的引导,展现了宋代学者对于教育和学术精神的深刻见解。

收录诗词(811)

程公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东坡和柯山潘邠老旧赋

恭惟廊庙具,岁晚落江湖。

岂不三缄舌,深惭七尺躯。

若为周士贵,翻作楚囚拘。

诗款催供上,皇聪莫可呼。

孔融成幸免,柳子岂真愚。

瓢酒那能醉,叉钱可得腴。

贫虽无四壁,梦不到清都。

赤壁一枝笛,寒溪十幅蒲。

故交同缟纻,废垒借耰锄。

未分径争捷,可怜锥也无。

是非端自定,流落坐成迂。

四海老泉水,一时丹穴雏。

士皆怜大器,手不转洪枢。

拟问灵蓍卜,难凭造化炉。

喑喑枥下马,汎汎水中凫。

富贵危探虎,烟波梦钓鲈。

定知铿舍瑟,终不乱吹竽。

榛莽开金地,江山称画图。

何当麾斗柄,相与第天吴。

生世须如此,不然非丈夫。

形式: 排律

游仙二章上范殿撰洁庵先生(其一)

风埃曀八表,涛澜浩无涯。

岧峣昆崙峰,高与星纬排。

真人抚元运,太虚以为家。

控辔下碧落,蜚步凌紫霞。

周览兴未已,归憩谁与偕。

乔松抚瑶瑟,偓佺荐琼花。

颦蹙睨尘世,腐鼠纷攫拿。

迢遥五云佩,荡漾八月槎。

我欲往从之,层云不可阶。

素心耿相照,退当三月斋。

形式: 古风

游仙二章上范殿撰洁庵先生(其二)

空山学仙子,幽独性成癖。

谁令一念差,失脚尘网密。

随缘玩泡影,隐思晓继夕。

了了三生梦,掣电了无迹。

岂不志远游,谁为傅羽翼。

抱关觇紫气,跪履问黄石。

静虑傥冥契,玄机讵难入。

缟发古仙公,遗世而独立。

惝恍如有遇,一言曰守一。

引臂许相从,长生托瑶籍。

形式: 古风

游玉林午饭九曲池观偃松过法华院至上方观东坡题柱晚至沈氏小玲珑施兄携酒来会施本成都人侨居湖三世矣

玉林散策才亭午,九曲流觞对偃松。

脱尽皮肤见真实,卧看桃李竞丰容。

上方细看锥沙刻,丈室连浇玉乳浓。

蜀客相逢天万里,不妨暖酌小玲珑。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