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谒金门·红杏》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庭院的生动画面。
首先,“房栊狭”三字简洁地勾勒出庭院的空间感,暗示了空间的紧凑与封闭。接着,“未识绿纱谁掐”一句,以问句的形式引出对绿纱的疑问,绿纱在这里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几日鹦哥邀共歃”,鹦鹉邀请共饮的场景,既展现了春日的热闹与生机,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向往。这里的“歃”字,用得巧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鹦鹉的活泼,也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
“心情非便乏”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与前文的热闹景象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春景的深深陶醉。
“庭院蘧除初夹”描绘了庭院中初春时节的景象,新长的草木夹道而生,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便挂疏帘还怯”则通过挂帘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春日的敏感与珍惜,同时“怯”字又透露出一丝微妙的不安,可能是对春去秋来的忧虑。
“红杏一枝妆阁插”是全词的点睛之笔,红艳的杏花插入阁楼,不仅增添了春日的色彩,也象征着生命的绽放与美丽。最后,“云鬟休更压”一句,以女性的装扮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青春与美好的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美好瞬间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