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满坐喧喧笑语频,独怜方丈了无尘。
灯前便是观心处,要似观心有几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尚在佛前打坐、冥想的场景,周围的人群喧喧笑语,而和尚本人却宛如一片净土,没有半点尘埃。诗中的“灯前便是观心处”表达了通过冥想来观照内心世界的意境。而最后两句“要似观心有几人”则透露出一种疑问,似乎在询问在场的人中,有谁能够真正达到观心的层次。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一种理解和赞美。
元稹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常常带有哲理性,这首诗也不例外,它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现了内心世界与外在喧嚣之间的对立,以及对于真正能够静观内心的人所持有的敬仰之情。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春来求事百无成,因向愁中识道情。
花满杏园千万树,几人能伴老僧行。
晚日未抛诗笔砚,夕阳空望郡楼台。
与君后会知何日,不似潮头暮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