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十六)孤山

尘寰千嶂合,月窟一峰孤。

欲识僧归处,飘然入宝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孤山在群山与明月下的独特景象,以及僧人归处的神秘与神圣。首句“尘寰千嶂合”以“千嶂”形容群山环绕,暗示了人间世界的繁杂与束缚;“合”字则表现出山峦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压抑的氛围。次句“月窟一峰孤”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通过“月窟”(月亮的居所)与“一峰孤”(孤山独立于月光之下),突出了孤山的独立与清幽,同时也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后两句“欲识僧归处,飘然入宝珠”,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引导读者去寻找僧人的归宿,而这个归宿被比喻为“宝珠”,既象征着珍贵与纯净,也暗示了僧人精神世界的高洁与宁静。这里的“飘然”二字,生动地描绘出僧人行踪的轻盈与自由,仿佛他能够随风飘荡,进入那颗象征着心灵深处至宝的宝珠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不仅展现了孤山的自然之美,更寄托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十七)辟支塔

崔嵬辟支塔,舒卷半腰云。

知是藏真骨,灵光玉色纷。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十八)陈朝桧

岁老枝叶简,春深香气新。

可怜湖上桧,曾识井中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十九)赞宁僧录房

有道归真主,无心恋旧房。

一灯长不灭,分付水云乡。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二十)金沙井

泉脉应通海,沙痕漾细金。

成仙吾未必,一酌洗烦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