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张穆所作,题为《山中避乱怀故园亲友》。诗中表达了诗人身处山中避乱时对故乡和亲朋好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联“念得馀生愧饭蔬,力田重忆故人初。”诗人感叹自己余生可能只能以素食度日,内心充满愧疚,同时回忆起当初努力耕作的情景,似乎在感慨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不易。
颔联“巢云尚累牵鸡犬,饮谷犹能与鹿徂。”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鸡犬比作云中的巢穴,与鹿一同饮谷,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身处山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由。
颈联“五月雨深松阁梦,兼旬烽断莞城书。”五月的雨水深沉,诗人仿佛在松阁中梦回,而连续十天的烽火已断绝了与莞城的书信往来,这一联通过季节的变换和战争的背景,展现了诗人避乱山中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外界信息的隔绝感。
尾联“三都正是愁珠玉,桑里贫交草满闾。”“三都”可能是指三个重要的城市或地区,此处借指诗人怀念的故乡及其繁华景象。然而,在这避乱的山中,诗人却只能面对贫穷的现实,与乡间的草木为伴,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生活美好回忆的哀愁,以及对当前困苦处境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色和社会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身处乱世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亲朋好友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