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监文伯得余近作读之疾愈以诗见贻

黔巫之南溪水兹,山粗石恶不可治。

崇宁边臣务广地,山刊石断林木斯。

其间掌许号为郡,如以土偶安须眉。

中州人物犹此任,累臣舍是夫何词。

况于风气少疵疠,且幸习俗无浇漓。

饱餐贱米温旧读,书味隽永忘其疲。

坐看岁龙度丑戌,几见秋月弦虚危。

都梁有吏云端来,持书火急如符移。

美人家在九芙蓉,门墙突兀那可窥。

联缄累牍梦邪非,一年两度划见之。

我诗但能愈君疾,君解与世医狂痴。

乖逢休戚信有命,叹上不使非知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题为《丁大监文伯得余近作读之疾愈以诗见贻》。诗中描述了黔巫之地南溪的险恶环境,山石粗砺难以治理,崇宁年间边臣热衷扩展疆域,导致山石被削平,林木受损。诗人以掌许之地为例,讽刺其犹如土偶般的官员,暗示中州之人任用不当。接着,诗人提到当地风俗淳朴,人们过着简朴生活,研读古籍,忘却疲劳。

诗人感叹岁月如流,时光荏苒,自己与友人丁大监文伯虽相隔遥远,但通过书信往来,如同近在咫尺。他自谦自己的诗歌只能帮助友人疗愈疾病,而友人则能以诗才医治世间的狂痴。最后,诗人认为人生的顺逆祸福皆由天定,感叹上天并未让友人因不知医而受苦。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时事的讽刺,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七夕有赋

经星不动随天旋,枉被嘲谑千馀年。

无情文象岂此较,独嗟陋习轻相沿。

我尝作诗抵排之,尚有遗恨污陈编。

人于万物为至灵,聪明照彻天地先。

其如形气之所囿,则以学问开蒙颛。

不知谁为乞巧者,乃谓天孙执其权。

天孙能襄不能报,世閒之拙无加焉。

痴儿騃女竞针缕,高楼大第迷管弦。

汉魏以来用一律,无人出语扶其颠。

其间假拙济巧者,又欲托此文奸言。

敢因良会追往事,更发此义声馀冤。

形式: 古风

七夕南定楼饮同官

谁将明星贴天宇,州国宫垣象官府。

更将四七随天旋,常以昏中殷四序。

迢迢河汉冲秋旻,前有苍龙履玄武。

牵牛正向西南来,左右两旗北河鼓。

鼓星之侧为天桴,鼓上三星为织女。

何年人号天女孙,便把牛郎拟夫妇。

不知此是天关梁,河汉之津有常度。

晦明伏见莫非教,肯为文人给嘲侮。

班曹庾谢犹讆言,世上儿曹更堪数。

临风三诵大东诗,须信词章有今古。

形式: 古风

九日分韵得寒字

奇月必用重,谁与开其端。

贵阳而贱阴,于此亦可观。

况于五阴后,苍龙挂高寒。

林疏山骨瘦,宇静天容宽。

砉然遇九九,黄菊纷阑斑。

且开五言城,聊寄一夕欢。

凄其义熙后,甚矣天宝间。

陶社千古心,知者良独难。

形式: 古风

九月八日类试别所与同事饮而痁作

彼颛氏子太鸱张,药裹丹瓢为汝忙。

堆案文书埋白日,闭门风雨厄重阳。

酒尝友我胡为祟,菊亦愁余未肯黄。

閒玩群阴藏九九,花开身健竟须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