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上书如啜卢仝茶,直论国体宁无哗。

依然茅苇纵横斜,钟山老柏休槎牙。

呜呼时事如丝麻,食肉者口徒咿哇。

鬼蜮空含射影沙,逐客令下堪吁嗟。

识者将谓秦得邪,淳祐寖不如端嘉。

邪人刚指正人邪,时有引喙鸣灵鸦。

失脚奇祸曹罗罝,尼山草木枯无华,奄奄山鬼相揄揶。

我今束书归天涯,不惜一去惜国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上奏就像品尝卢仝的茶,直言国事怎能不引起纷哗。
依旧是杂乱的茅苇和歪斜的老柏,钟山上的老松不再挺拔。
哎,世事如同丝麻般纷繁,权贵们的言论只是嘈杂声。
鬼蜮伎俩只在暗中射影,逐客令下达令人叹息。
有识之士会说这是秦朝的风气再现,淳祐年间渐渐不如端嘉时期。
邪恶之人硬指正直为邪,时常有人出言不逊像乌鸦叫嚣。
不慎失足落入陷阱,尼山草木凋零,山鬼也在嘲笑。
我如今收起书本回归天涯,不是舍不得离开,而是痛惜国家的现状。

注释

啜:喝。
卢仝茶:卢仝是中国唐代诗人,以茶闻名,此处代指高雅的言论。
国体:国家体制或政治形势。
宁无哗:怎能没有争议。
茅苇:野生的茅草和芦苇。
钟山:南京的名山。
逐客令:被驱逐的命令。
淳祐:南宋皇帝赵昀的年号。
端嘉:南宋理宗赵昀的另一个年号。
奇祸:意外的灾祸。
尼山:孔子出生地,此处可能象征文化衰落。
相揄揶:互相嘲讽。
束书:收拾书籍。
天涯:指远方或隐居之处。
惜:惋惜。

鉴赏

这首诗以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愤慨。首句“上书如啜卢仝茶”借用卢仝的典故,暗示上书进言如同饮苦茶,艰难而清醒。接着,“直论国体宁无哗”表达直言不讳地谈论国家大政的决心,然而“依然茅苇纵横斜”又描绘出环境的压抑和不公,暗示朝廷内部纷争不断。

“钟山老柏休槎牙”借钟山老柏的形象,寓意忠贞之士遭受排挤,不再峥嵘。诗人感叹“时事如丝麻”,暗示世事复杂,统治者无知或被蒙蔽。“食肉者口徒咿哇”批评权贵们的虚伪言论,而“鬼蜮空含射影沙”则揭露了阴险小人的暗箭伤人。

“逐客令下堪吁嗟”表达了对被迫离开朝廷的无奈,而“淳祐寖不如端嘉”则隐晦地指出当朝政治不如前朝清明。接下来,诗人批评了黑白颠倒的现象,指出正直之人被误解为邪恶,而奸佞之人却得势。“时有引喙鸣灵鸦”形象地描绘了小人乱鸣的场景。

最后,诗人以个人遭遇作结,表示自己虽然离开官场,但心中仍忧虑国家命运,表达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之情。整首诗语言犀利,情感深沉,反映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悲愤。

收录诗词(3)

杭学士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娇.题钟山楼

麦场桑陇,道都是、六代宫城遗迹。

梦里江山经几觉,还似堠旁征驿。

燕去燕来,花开花谢,那个成端的。

人烟牢落,晚风何处羌笛。

堪叹挥泪新亭,算兴亡莫补、万分之一。

到我凭阑,休更向酒畔,是今非昔。

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伤心残照,塔尖遥露秋碧。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题真仙岩

千岩万壑倚晴空,此洞真奇迥不同。

未数洞天三十六,想移当日太清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十四夜观月张氏楼

只隔中秋一夕间,蟾光应未少清寒。

时人不会盈虚意,不到团圆不肯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夜坐吟

山寒雨点半成雪,石冷泉流旋作冰。

坐至夜分眠不得,荧然欲灭案头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