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

揖让群峰势,容予一壑谋。

有身从海角,无梦望刀头。

贫贱悲生事,山川接壮游。

英雄留战地,沙树落残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阳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联“揖让群峰势,容予一壑谋”,以“揖让”形容群峰的气势,既展现了山峦起伏、雄伟壮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容予一壑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深深眷恋和思考,仿佛在与自然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

颔联“有身从海角,无梦望刀头”,运用对比手法,将“海角”与“刀头”相对比,前者象征着遥远、广阔与自由,后者则代表战争、危险与残酷。这一联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天涯海角,但内心却无时无刻不渴望和平与安宁,远离战争的阴影。

颈联“贫贱悲生事,山川接壮游”,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面对贫贱的境遇,他感到悲哀,但同时又向往壮丽的旅程,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尾联“英雄留战地,沙树落残秋”,通过“英雄”与“战地”的形象,以及“沙树”与“残秋”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时间流逝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忆,也是对当前和平环境的珍惜,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汉阳山水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寓目

寓目沧江上,天光属晓晴。

草根春露湿,云际塞鸿惊。

竹乱疑无路,松高时有声。

微风起蘋末,遥辨鄂王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冻禽塌翅飞,模糊见人影。

林寒夜开未,一院古苔冷。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望远山

云气束四山,山势各崭绝。

狮象争向背,巨灵手亲裂。

阴崖不可窥,中有秦汉雪。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汉上暮春

鱼苗初出水,十里浪花圆。

客有登楼赋,家无负郭田。

雨来迎社日,春到浴蚕天。

信美非吾土,岷峨落照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