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随喜舍利

偶动山水怀,晨兴严夙驾。

新霁绚明绮,奔流百川泻。

既至招提境,浣濯憩僧舍。

香光礼慈云,斋宿经清夜。

旦启金浮屠,璀璨宝光射。

清泠碗内荧,的的明珠亚。

始沉倏已浮,荡漾光影下。

静观洗蒙虑,感叹陟神化。

世人业所积,遇境恒惊咤。

古佛具至神,万古精灵迓。

托物见真性,怪奇讵相借。

金刚不坏身,窥之匪隙罅。

末法思前缘,于焉但嗟诧。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雷峰塔随喜舍利的旅程与体验。开篇“偶动山水怀,晨兴严夙驾”,诗人因山水情怀而早起,准备前往雷峰塔。接着“新霁绚明绮,奔流百川泻”,描述了雨后晴朗的美景,百川流水奔腾的壮丽景象。

“既至招提境,浣濯憩僧舍”写到达寺庙后,诗人洗净尘埃,休息在僧舍中。接下来“香光礼慈云,斋宿经清夜”,表现了诗人对佛门清净生活的向往,通过礼拜、斋戒、诵经度过一个清静夜晚。

“旦启金浮屠,璀璨宝光射”描绘了清晨开启金塔时,宝光闪耀的壮观景象。接着“清泠碗内荧,的的明珠亚”,形容清澈的碗中映照出的光芒,如同明珠般明亮。诗人观察到水中的光影变化,“始沉倏已浮,荡漾光影下”,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感悟。

“静观洗蒙虑,感叹陟神化”,诗人通过静观自然,洗涤心灵的蒙蔽,感叹于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最后“世人业所积,遇境恒惊咤”,对比世俗之人面对自然景观的惊讶,诗人则能以平静的心态欣赏和领悟。

“古佛具至神,万古精灵迓”,表达了对古佛智慧的敬仰,认为其具有超凡的能力,迎接万古的精灵。诗人进一步阐述“托物见真性,怪奇讵相借”,认为通过自然界的万物可以洞察事物的本质,怪异的现象并非外在的借用。

“金刚不坏身,窥之匪隙罅”,比喻真正的智慧如同金刚不坏之身,无法被外界的缝隙所渗透。最后“末法思前缘,于焉但嗟诧”,在末法时代思考前因后果,对此表示赞叹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雷峰塔之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智慧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43)

谢长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云寺

一碧概山寺,入门淡幽想。

身与遥峰高,心孤白云上。

未可草草涉,景光堪静赏。

扣户客尘寂,闻见息声响。

悠然凭阑外,横目浑俯仰。

远吹禾黍香,翕习如鞅掌。

草树示纷纭,低徊成气象。

烂漫发奇思,忽逐浮云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宿海云怀黎方回兄弟

托宿依山寺,开帘薄雾封。

山声摇海月,客梦入秋钟。

泉落赴幽谷,鹤归巢古松。

缅然二三子,遥隔数青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寄雷峰诸师(其一)

别来流火候,掩室避閒忙。

一望松门寺,孤怀水国乡。

佛灯幽夜雨,僧梵静宵堂。

此境空劳念,安心未有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雷峰诸师(其二)

殷勤不尽意,惭愧转多情。

密语本难了,常心无住生。

秋烟一片远,晓露隔帘清。

草本想陪侍,寰中开化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