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同敖侄韵

不见山翁住翠微,空传金刹自前齐。

晓猿夜鹤休惊恐,泽雉林乌自雊啼。

客到上方思寄傲,僧携素板乞留题。

重寻黄鹄飞翔处,尽日无人为指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没见到山翁居住在青翠的山峦间,只听说从前有座金色佛塔与它并立。
无论是清晨的猿猴还是夜晚的鹤鸟,都不必惊慌,野鸡和林中的乌鸦自然会鸣叫。
来访的客人在高处思考着寄托傲骨之情,僧人拿着白板请求我留下题诗。
再次寻找那黄鹄曾经翱翔的地方,整日却无人能为我指点迷津。

注释

山翁:隐士。
翠微:青翠的山峦。
金刹:金色佛塔。
齐:并立。
晓猿:清晨的猿猴。
夜鹤:夜晚的鹤鸟。
泽雉:野鸡。
林乌:林中的乌鸦。
雊啼:鸣叫。
上方:高处。
寄傲:寄托傲骨之情。
素板:白板(古代用于写字的平板)。
留题:留下题诗。
黄鹄:大雁或天鹅。
飞翔处:翱翔的地方。
无人:没有别人。
指迷:指点迷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高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心灵自在的向往。

“不见山翁住翠微,空传金刹自前齐。”这里的“山翁”指的是隐居于深山之中的高士,而“翠微”则是山中的一处幽静之地。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那位高士的敬仰和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对于那种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接下来的“晓猿夜鹤休惊恐,泽雉林乌自雊啼。”则是对山中生灵活动的描绘。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传达了一种宁静而又和谐的氛围,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连动物们也能感受到一种没有惊恐的平和生活。

“客到上方思寄傲,僧携素板乞留题。”这里,“客”指的是诗人自己,而“上方”则是山中的某一处地点。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当自己游历到那片宁静之地时,对那位高士的敬仰和思念,甚至希望能留下一些文字以资纪念。

最后,“重寻黄鹄飞翔处,尽日无人为指迷。”则是诗人在山中寻找那种高远自由的生灵,如同传说中的“黄鹄”(可能指的是仙鹤或其他神鸟),希望能找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境界。然而,“尽日无人为指迷”则表明,在这样的追求过程中,诗人也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迷茫,因为在寻找那种高远之物时,常常会感到方向不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丝孤独和迷茫感,这可能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寻找那份理想中的宁静和自由并不容易。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自和

一入石渠署,八逢霜树寒。

任讥书尚白,不废研磨丹。

骑省愁看鬓,骚人兴佩兰。

壮年几已过,游乐谢曹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又和十二月十一日雪

腊前寒雨已为霖,一夕皑皑变暝阴。

春圃暗惊花萼早,客舟偏觉漕渠深。

都无车马尘过眼,唯有尊罍酒惬心。

共喜时和成美岁,预知氛祲不能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又和内院海棠

华萼相辉采翠重,几番浓艳九春中。

根盘省闼偏含润,影拂邻墙暗逐风。

繁若百枝然宝炷,深于三入染纁红。

诸君赏咏时连属,珍重多才好事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又和月夜理笛答晤见寄

闻说羌戎出塞行,征人才听泪交横。

三秋霜气先时至,万里乡心半夜惊。

子野踞床思逐弄,季长卧邬亦牵情。

阕终更想关山月,不惜新辞记旧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