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月夜理笛答晤见寄

闻说羌戎出塞行,征人才听泪交横。

三秋霜气先时至,万里乡心半夜惊。

子野踞床思逐弄,季长卧邬亦牵情。

阕终更想关山月,不惜新辞记旧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听说羌族和戎族要出塞远行,征人们才刚听到消息就泪流满面。
秋天的寒霜比往常来得早,征人们在万里之外的夜晚被思乡之情惊醒。
子野躺在床上想象着追逐嬉戏,季长在邬地也因思念而难以入眠。
曲终时更加想念故乡的明月,他们不惜用新的辞章记录下这份旧日的情感。

注释

羌戎:古代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征人:出征或远行的人。
泪交横:泪水纵横。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指深秋。
乡心:思乡之情。
惊:使...惊醒。
子野:古人名,这里泛指有此情态的人。
逐弄:追逐嬉戏,这里指回忆中的欢乐时光。
季长:古人名,这里同样泛指。
阕终:乐曲结束。
关山月:边关的月亮,象征故乡。
新辞:新的诗词。
旧声:过去的歌谣或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颂的作品,名为《又和月夜理笛答晤见寄》。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闻说羌戎出塞行,征人才听泪交横":开篇即设定了一个边疆紧张的氛围,羌戎是古代中国西北部落的名称,他们跨越国境而来,这里象征着战争与动荡。"征人才听泪交横"则表达诗人对战乱中士兵家属的同情和哀伤。

"三秋霜气先时至,万里乡心半夜惊":秋天的寒气提前到来,让远在千里的故乡之心在深夜突然被唤醒。这两句强调了季节变化对人心情的影响,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子野踞床思逐弄,季长卧邬亦牵情":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室内思考和回忆往事的情景。"子野"可能是指一个人物或自己,"踞床"则是在床上坐着,沉浸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

"阕终更想关山月,不惜新辞记旧声":诗歌接近尾声,诗人表达了他对边塞之月的无限思念,并不吝啬新的语言来记录那些熟悉而又温暖的声音。这里的"关山月"象征着边疆的寂寞与美丽,同时也是诗人故乡之情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季节和个人生活的小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中普通百姓苦难的同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边塞诗。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和春日对酒

倦游城阙祗疏慵,偏爱君家好事风。

后院按歌声不歇,雕章得句曲方终。

欢来趋向诸缘息,醉里情怀万虑空。

谁道广文官独冷,未曾虚度一春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又和蔡子直

官局诚俱冷,交盟信不寒。

风霜两鬓白,冰檗一心丹。

未剖方州竹,犹熏画省兰。

北宫陪论定,应似汉丁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又和蹇侍郎七言四韵

金支烨烨映宣宫,致福诚由上德崇。

九庙灵光流自远,七明嘉种感潜通。

瑞图丹采终难状,药谱神功未易通。

更览诸公赓和句,方知汉祀曲非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又送石舍人

予告西还上宠优,辉华行李照亭邮。

内朝簪橐虚严直,故国山川想旧游。

一去秋光连栈道,及归春色动皇州。

眼看景物皆清绝,定有佳章到处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