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吉甫四明见寄二首(其二)

风烟浩荡甬东州,方羡公为烂漫游。

岂料连宵垂雨脚,未容杲日出云头。

扶藜登眺心应在,隐几吟哦趣更幽。

遥想乍晴须痛赏,诗成还肯寄来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风烟浩荡的甬东州,我正羡慕你畅游其中。
没想到连续几个夜晚下着雨,还没等到太阳穿透云层。
手扶藜杖登山远望,心中所想更显深沉。
想象着雨后初晴的美好,你会不会把这美景写入诗篇寄给我呢?

注释

风烟浩荡:形容景色广阔而迷茫。
烂漫游:愉快、无拘无束的游玩。
岂料:没想到。
连宵垂雨:连续整夜下雨。
杲日:明亮的太阳。
扶藜:手扶藜杖,古人常用以助行。
登眺:登山远望。
隐几:倚着几案,指闲适的生活。
吟哦:吟咏诗歌。
乍晴:雨后初晴。
痛赏:尽情欣赏。
诗成:写完诗。
肯:愿意。
寄来:寄送。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并融入个人情感的诗作。开篇“风烟浩荡甬东州,方羡公为烂漫游”两句,以壮阔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风景的向往和追求,其中“甬东州”指的是宁波一带,而“方羡公”则是历史上的一个人物,他以爱国著称。这里借用其形象,表达诗人对于自由漫游、探索自然之美的渴望。

接着,“岂料连宵垂雨脚,未容杲日出云头”两句,描绘了一种意外的天气变化,连续的夜晚降雨让原本期待的大好晴光尚未来临。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不可预测性的感慨,以及对于美好时光来临的迫切期待。

“扶藜登眺心应在,隐几吟哦趣更幽”两句,则转向了内心世界。诗人通过亲近自然、攀登高处的心情描写,表达了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自在悠然。这也反映出诗人的个性与审美观点。

最后,“遥想乍晴须痛赏,诗成还肯寄来不”两句,是诗人对于未来天气转晴时的美好预期,以及即便写下此诗,也愿意将之分享给远方的朋友。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表达,也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互相勉励、交流心得的情谊。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美景的交融,以及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曾吉甫四明见寄二首(其一)

老矣何堪剖竹符,频年强出应时须。

腰间谩佩买臣印,月下同游贺老湖。

白雪已知人寡和,清风还忆醉相扶。

十洲三岛登临处,能记稽山病守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和曾吉甫寄韵呈李相之二首(其二)

早已相从海上州,朅来鉴水又同游。

驱驰官路俱华发,缱绻交情异白头。

公即横翔层汉去,我将归卧故山幽。

连宵月色如明昼,乘兴还能过我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曾吉甫寄韵呈李相之二首(其一)

千龄景运适相符,况复才华世所须。

腾蹋自应登馆殿,滞留谁谓尚江湖。

从来太瘦缘诗苦,想见闲行信杖扶。

闻道朝来病良愈,高轩还解出门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和紫岩老雪中观梅

清寒池馆静沉沉,惨淡江梅弄晚阴。

雪里有谁能载酒,花前无语自伤心。

低枝似欲迎人笑,清赏何妨倚树吟。

况有争妍佳句在,愈撩诗思不能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