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代芗林老,吾生不并时。
来寻白玉柄,祗见紫兰枝。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芗林五十咏(其一)》。诗中通过对比和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与古人不能同时生活的遗憾,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一代芗林老" 这句点出了诗中的关键人物,即历史上的一位伟人或才子,而这个“芗林”在这里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智慧。"吾生不并时" 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不能与这位古人同时生活的感慨,透露出一种时代错位的无奈。
接着,"来寻白玉柄" 这一句中,“白玉柄”很可能是某种珍贵物品或是象征着纯洁高洁的事物。这里的“来寻”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但紧接着的"祗见紫兰枝" 却带有一种不易如愿的情绪,"祗见" 表示虽然有所寻找,但最终看到的只是“紫兰枝”,而非最初所追求的“白玉柄”。这里的“紫兰枝”可能象征着某种次等或替代品,或是现实中的不完美。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人智慧的追寻和现实中的不足之间的落差,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坡垄端何似,波涛起复低。
醉眠桂花雪,不觉月华西。
北垞通南埭,前花映后花。
雨多桥板断,拆碎两涯霞。
泠泠无弦筝,汹汹自鸣鼓。
最是醉梦中,唤作松风雨。
芦菔鼠尾大,蔓菁兔耳长。
先生不忍摘,野客却同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