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长亭怨慢.旧居有感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

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

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

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凄咽。

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

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

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

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翻译

遥望花丛之外,小桥流水人家,静谧的街道巷弄,玉箫声已消失。
白鹤已飞走,空荡的亭台,月光下谁在玩弄佩环?
回忆起十年前的事情,满心愁绪,心境大变。
露水和花香似乎失去了主人,一切都归于沉寂,令人悲凉。
清晨窗边分手时,我们一同紧握鸳鸯带,誓言相依。
江面空旷,年末岁尾,那些曾经的酒席誓言已被遗忘。
怨恨秋风不能庇护寒蝉,连同满树落叶也被扫尽。
感谢杨柳深情,仍有绿荫季节留存。

注释

愔愔:安静的样子。
玉箫:玉石制成的箫,古代乐器。
鹤去:白鹤离去。
佩环:古人佩戴的装饰品,常有玉环。
十年:表示时间跨度长。
消歇:消失,停止。
晓窗:清晨的窗户。
尊前:酒杯之前,宴席上。
寒蝉:秋天的蝉,声音清脆但寿命短。
绿阴:绿色的树荫。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张炎的《长亭怨慢·旧居有感》。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和失去爱情的怀念与哀伤之情的词作。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 这几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景象。小桥下的流水、门前的人行道和远处传来的玉箫之声共同构建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情调。

“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 这里的“鹤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孤寂,“佩环何处弄明月”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佩环象征着往昔的欢乐与情谊,现在却只能在月光下空自徘徊。

“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 十年的时光流转,让曾经的快乐变成了现在的忧愁。心情的变化如同断了的丝线,再也无法恢复原样。

“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 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空虚和失落之感。花香随风而逝,却无人能够永恒拥有,这种感觉如同梦一场,转瞬即逝。

“凄咽。” 这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的哀伤与叹息,是对整个词作情绪的浓缩和强调。

“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 诗人在清晨的窗前回忆起过去与所爱之人共同度过的情感时光,那些珍贵的记忆如同分给彼此的手袖一样难以割舍,而那曾经紧紧相连的关系现在却显得如此脆弱。

“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 江水在夕阳下流逝,时间的脚步悄然远去,诗人似乎已经开始遗忘那些在尊者面前的承诺和誓言。

“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 诗人对于秋风不能庇护那些微小生命感到悲哀,同时也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无力回天之感。残留的树叶如同往昔的痕迹,终将被无情的时间带走。

“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诗人感谢那些依旧保持绿意的杨柳,它们似乎还在等待着什么,或者是诗人心中的某种期待。即便如此,这份等待也许只是诗人一厢情愿的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记忆的描绘,表达了深刻的情感独白和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哀愁。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长相思.赠别笑倩

去来心。短长亭。只隔中间一片云。不知何处寻。

闷还颦,恨还瞋。同是天涯流落人。此情烟水深。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风入松.溪山堂竹别本作子昂竹石卷子

新篁依约佩初摇。老石润山腰。

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

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从教三径入渔樵。

对此觉尘消。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

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为山村赋

晴岚暖翠护烟霞。乔木晋人家。

幽居只恐归图画,唤樵青、多种桑麻。

门掩推敲古意,泉分冷淡生涯。无边风月乐年华。

留客可茶瓜。任他车马虽嫌僻,笑喧喧、流水寒鸦。

小隐正宜深静,休栽湖上梅花。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其一)陈文卿酒边偶赋

小窗晴碧飐帘波。昼影舞飞梭。

惜春休问花多少,柳成阴、春已无多。

金字初寻小扇,铢衣早试轻罗。园林未肯受清和。

人醉牡丹坡。啸歌且尽平生事,问东风、毕竟如何。

燕子寻常巷陌,酒边莫唱西河。

形式: 词牌: 风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