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遂的《送浩翁赴梁县》。从内容来看,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当年受气便神明,未必冰壶有此清。”这里的“受气”可能指的是吸取自然之气,或是某种修炼的过程。诗人认为这种状态下的心灵比最清冽的冰水还要纯净,这表达了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自是胸中少凡近,犹须境外立功名。”诗人自信自己的内心已经接近于“不凡”,即超脱尘俗,但还是认为需要在外部世界中建立功业和声誉。这显示了诗人对个人修养与社会成就的平衡态度。
“谪居岁月能闻道,多病工夫近养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体验。在长时间的隐居中,能够听到“道”的声音,即领悟宇宙和生命的真理。同时,由于身体多病,所以更加注重养生之道。
最后,“尚记漫塘曾有语,弟才无用不如兄。”这里的“漫塘”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某个事件,而“曾有语”意味着过去有所约定或承诺。诗人提到“弟才无用不如兄”,这句话可能是在强调个人才能的重要性,或者是在表达对兄弟间比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状态的描绘,以及对个人修养与社会成就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