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游冠山寺

南风摇百草,吹我游山樊。

青山映华发,似我头上冠。

长松五月窗户閟,终古不散苍云寒。

步出乔木杪,俯视林下鞍。

飞亭枕爽垲,更觉天宇宽。

凭高送远开心颜,白云青嶂非人间。

深林冥冥白日暮,飞鸟裔裔长空闲。

夕阳万里开野色,晋赵形势空河山。

时清老守容痴顽,临风把酒遗巾纶。

明朝却望题诗处,城楼惟见烟中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端午节游览冠山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美景与哲思。诗中以“南风摇百草”开篇,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田野的生机勃勃,随后“吹我游山樊”一句,将读者带入诗人的游历之中。

“青山映华发,似我头上冠”,诗人以青山比作自己的白发,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了岁月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接下来,“长松五月窗户閟,终古不散苍云寒”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画面,长松遮蔽窗户,苍云环绕,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步出乔木杪,俯视林下鞍”则展示了诗人漫步于高树之巅,俯瞰下方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辽阔与壮丽。接着,“飞亭枕爽垲,更觉天宇宽”写出了在高处亭台上的感受,仿佛整个天地都变得更为开阔。

“凭高送远开心颜,白云青嶂非人间”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心胸开阔,眼前的云雾和青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远离尘嚣。最后,“深林冥冥白日暮,飞鸟裔裔长空闲”描绘了傍晚时分,林间一片寂静,飞鸟在空中悠闲飞翔的景象,给人以宁静与和谐的感受。

“夕阳万里开野色,晋赵形势空河山”通过夕阳下的景色,联想到历史的变迁,晋赵两国的形势如今已成过眼云烟,只有眼前的山水依旧。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历史与时间的深刻反思。

“时清老守容痴顽,临风把酒遗巾纶”则是诗人面对清平时代,作为地方官员的他,选择在风中饮酒,遗忘了官场的束缚,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历史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七夕与诸生游鹊山

七夕七日人閒秋,兴来飘然鹊山游。

灵仙役鹊渡河去,白云岭上空悠悠。

手持云腴酒,与云更献酬。

云既不解饮,且可与子消百忧。

云不饮,我无愁,不愁不饮空白头。

但愿年年岁岁得相见,长看云驭织女会牵牛。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雏鹰

皋落秋风暮,深崖得尔雏。

他时万里翼,天末片云孤。

何处三窟兔,古城千岁狐。

伫翻壮士臂,飞血洒平芜。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游晋祠

官闲屏骑从,意行无涧冈。

青山尽处山口转,清溪宛与青山长。

古城尚隔叔虞庙,水气先入单衣凉。

溪行不十里,乔木森千章。

灵泉万古流不竭,荡云沃日摇精光。

素月落圆甃,青天入方塘。

棹歌中流箫鼓发,击波惊起双鸳鸯。

脚踏船舷掖两生,明月照我欹巾裳。

两生为我歌,与子嚼一觞。

兴来洒墨三四行,使汝名似湛辈香。

歌罢忽惆怅,欲归且徜徉。

清风明月本自无尽藏,青山绿水何处非吾乡。

世閒风波老可畏,物外日月初不忙。

安得此溪化作百斛酒,狂吟大醉三万六千场。

一朝忽骑赤鳞去,归来晋溪流水依旧空茫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遂初园八咏(其一)遂初园

人生衣食尔,所适饱与温。

逮其得志间,归心负初言。

少壮慕富贵,老大忧子孙。

此心本无累,利欲令智昏。

嗟我复何为,未能返丘园。

物外恐难必,开图对一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