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六十)

啖他身血肉,贪毒无慈矜。

养兹身秽质,虫㝢内消融。

不护僧净器,受此厕中虫。

后报入地狱,苦痛未知穷。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诗人通过描述一个贪婪、残忍、不洁的行为者最终将遭受地狱之苦的结局,传达了善恶有报的道德警示。诗中“啖他身血肉,贪毒无慈矜”描绘了行为者的恶劣行径,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无情剥夺和内心的冷漠无情。“养兹身秽质,虫㝢内消融”则暗示了这种行为对自身灵魂的腐蚀与毁灭,如同体内滋生的毒素一般,最终导致自我消融。“不护僧净器,受此厕中虫”进一步强调了不尊重宗教物品和仪式的严重后果,比喻为被污秽所包围,如同厕中之虫,无法逃脱污浊的命运。“后报入地狱,苦痛未知穷”则明确地预言了这种行为的最终归宿——地狱,那里是无尽痛苦的源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佛教中关于因果循环、善恶报应的核心思想,警示世人应行善积德,避免恶行,以免遭受未来不可预知的苦难。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六十一)

紫纨未可得,漳滨徒再离。

一逢犬马病,贲育罢驱驰。

既无九转术,复阙万金奇。

不看授盐掌,唯梦莲华池。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颂六十二首(其六十二)

龚胜无遗生,季业有穷尽。

嵇叟理既迫,霍子命亦殒。

屡屡厚霜指,纳纳冲风菌。

邂逅竟既时,修短非所慜。

恨我君子志,不得严上泯。

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已忍。

既知人我空,何愁心不谨。

唯愿乘来生,怨亲同诚朕。

形式: 偈颂

澄州无虞县清泰乡都万里六合坚固大宅诗

近濆纵横越,募岱去来阑。

千岑为□绝,三峡以衢难。

庶捷犹求跨,郡攘□能观。

苦固于兹第,永世保无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咏竹卒章

别有邻人笛,偏伤怀旧情。

形式: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