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道世所作的《颂六十二首》中的第六十二首。诗中以龚胜、季业、嵇康、霍去病等历史人物为例,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知性。诗人通过这些例子,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诗的开头“龚胜无遗生,季业有穷尽”,以龚胜和季业为例,暗示了人生的有限性和生命的脆弱。接着,“嵇叟理既迫,霍子命亦殒”进一步强调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即使智者嵇康也难逃生命之限,英雄霍去病的生命也终将消逝。
“屡屡厚霜指,纳纳冲风菌”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艰难与挑战,霜指象征着生活的压力与困难,冲风菌则描绘了逆境中的挣扎与奋斗。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普遍人生困境的深刻洞察。
“邂逅竟既时,修短非所慜”表明了对命运安排的无奈接受,即无论遭遇何种际遇,都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接下来,“恨我君子志,不得严上泯”表达了对未能实现高尚志向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道德与理想的坚持。
“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已忍”意味着在面对痛苦与挫折时,内心应保持正念与觉悟,将痛苦视为成长的一部分,学会忍受并从中获得力量。最后,“既知人我空,何愁心不谨”强调了对人生本质的认识,认识到一切皆为空幻,因此无需过分忧虑,应谨慎行事。
“唯愿乘来生,怨亲同诚朕”表达了对未来世的期待,希望在来生中,无论是怨是亲,都能以真诚相待,体现了诗人对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命运、道德、理想以及未来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