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对吴大帝庙的感慨之作。首句“樊山八字形长在”,以“八字形”描绘出樊山的自然风貌,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山川之美的永恒与不变。接着,“汉鼎三分国尽墟”一句,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融入其中,暗示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兴衰,以及历史遗迹的荒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安乐故宫犹庙食”一句,转而聚焦于吴大帝庙,尽管昔日的繁华宫殿已成废墟,但庙宇依然供奉着先祖,象征着对历史的纪念与传承。最后,“遗民时荐武昌鱼”则通过描述庙中祭祀时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出民间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庙宇祭祀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邃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