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李处权所作,名为《次韵民瞻端礼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自我反思。
"枉报新诗锦不如,句中风竹韵萧疏。"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当下流行的新诗体式并不认同,认为它没有古典诗词那般雅致自然。在这里,“枉报”意味着虚夸或过誉,而“新诗”则指的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锦不如"暗示了作者更倾向于传统的诗歌风格。"句中风竹韵萧疏"则形容了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通过对比突出了新诗与古典诗词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颇分泾渭甘从子,不较穷通岂病予。"
这两句中,“颇分”意味着分辨或区别,而“泾渭”则喻指事物的本质,"甘从子"暗示了对某种事物的顺应和喜爱。"不较穷通岂病予"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不在乎外界的贫富、成功与否,只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也反映出诗人的超脱和淡泊。
"避地拟求千日酒,误身何用五车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逃离的心情。"避地拟求千日酒"意味着要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享受一段时间的清净生活,而“误身何用五车书”则是说,对于那些堆积如山的书籍,诗人感到迷惑,不知它们对自己有何帮助。
"谁人与作任公钓,要使东人厌若鱼。"
这两句中,“谁人与作任公钓”可能是在询问或暗示着某种社会现象,"要使东人厌若鱼"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让人们对某些事情产生厌倦,就像人们对于鱼肉的喜好会因过量而变得厌倦一样。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更反映出他对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