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独旅逢春》由明代诗人喻时所作,描绘了旅人独自行走在春日江城中的感受与心境。
首句“江城江郭暖风吹”,开篇即以温暖的春风渲染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希望与温暖的场景之中。接着,“独旅萧萧物候移”一句,点明了诗人的孤独状态,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万物在春风中复苏,而诗人却只能独自品味这变化。
“倚榻昼怜巢燕语,隔帘晴对海棠枝”两句,细腻地描绘了诗人静坐榻上,倾听窗外燕子的呢喃,以及透过窗帘欣赏晴朗天色下海棠花的美丽。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秦淮水远空惆怅,嵩岳山高正别离”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秦淮水与嵩岳山,分别代表了江南与北方的景致,它们虽美,却也勾起了诗人对远方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慨。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诗人的孤独更加深刻,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目断红云半天杳,不知春草碧参差”两句,以广阔的天空和远处的春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红云的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春草的碧绿则预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的存在。这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独旅逢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的孤独、怀念与期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