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节在秋夜独坐栏杆,仰望星空,心中感受万千。"残月疏星"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波旬万态感无端"暗含世事无常之感,可能指的是人生的起伏不定和世间万象的变幻莫测。"林中达慕菩提现"借林中景象寄托对佛教智慧的追求,"风里须弥毁誉难"则表达了对世间名利得失的淡然态度。
诗人自述"多病不曾随一相",表明他身体状况不佳但仍不为外相所动,"深心何意动诸观"进一步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两句"漫天种遍庵罗树,起灭遥闻大海澜"以种植庵罗树象征修行,即使身处世间纷扰,也能保持内心如大海般广阔无边,不受外界波动影响。
整首诗通过个人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佛教禅修的体悟,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黄节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