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不注歌

齐州山水天下无,泺源之峻华峰孤。

秦鞭有力驱不去,天遣一柱标齐墟。

初疑太素女娲氏,补天断手兹遗馀。

又如翠凤翥郊薮,来应世瑞开昌图。

南山连络虽可爱,未免阿附相承趍。

孤撑直上夹右碣,猛视又似天门貙。

庆封齐豹两元恶,哆齧犹露雄牙须。

不然齐太史,冤血凝碧老不渝。

化成直笔插天外,堂堂使表春秋诛。

乾坤乃有此雄跨,未许鹊药争头颅。

江山胜概尽轩豁,远客吟眺增踌躇。

李白上天不可呼,云烟变化何须臾。

后人摹写觑天巧,百匝空绕青芙蕖。

文章李杜光燄在,有诗无诗将何如。

我思齐晋迭雄长,山灵枉被兵埃污。

桓公九合犹霸事,三周其下真誇谀。

会须扶策凌绝顶,望入苍梧叫帝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华不注歌》由元代诗人王恽所作,描绘了华不注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故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首先,诗人以“齐州山水天下无”开篇,强调华不注山的非凡之美,接着描述山势峻峭,如同一根天柱矗立于齐地,引人遐想。诗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的太素女娲补天遗余,以及翠凤降临人间的祥瑞景象,赋予华不注山以神秘与神圣的气息。

随后,诗人通过对比南山的连绵可爱,强调华不注山的独特与独立,仿佛是天门貙般威严挺立。他进一步联想到了历史上齐国的两位元恶庆封和齐豹,以及齐太史的冤屈,这些历史人物与华不注山形成了一种隐喻关系,象征着山的坚韧与不屈。

诗人还提到,华不注山上的直笔,仿佛是记录历史的工具,寓意着公正与正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华不注山雄伟气势的赞叹,认为它超越了其他自然景观,甚至超越了神话与传说,成为了天地间的一份独特存在。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华不注山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意象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56)

王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 字:仲谋
  • 号:秋涧
  • 籍贯: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
  • 生卒年:yùn)(1227—1304年7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椒兰怨

昭皇迫东迁,望绝忠臣援。

堂堂雁门兵,祗足速祸变。

帝酣长星杯,醉魄迷椒殿。

神龙失水几上肉,恶枭啄门夜漏半。

龙兴赤雾天为红,一竁三百皆皇宗。

唐家大业至此尽,自古亡国未有若此之哀恫。

梁王归罪将谁给?奴辈虽诛天有在。

金祥殿空杀气高,贼圭白刃专相待。

形式: 古风

汜水行

五季权在兵,逆顺系财贿。

同光当宁能几朝,牝鸡司晨倾内外。

添都买宴物山积,尽入掖庭充内费。

君王政荒优宦狎,将相无辜恣诛杀。

蜀资百万贼所徼,纵有其能供近渴。

一夫夜呼汜水东,绛霄楼头兵反攻。

雍陵竟堕所好死,英武杳逐仙音空。

先皇有识如相问,三矢虽还未克终。

形式: 古风

通漕引

汉家鼎定天西北,万乘千官必供亿。

近年职贡仰江淮,海道转输多覆溺。

东阿距泉二百八,瀹济西来与清合。

安流取直民力省,积水浮纲才两闸。

自昔河防争横议,秖办薪刍不胜计。

宣防瓠子至今悲,以彼方兹功极细。

役徒三万期可毕,一动虽劳终古利。

裹粮荷锸去莫迟,行看连樯东过蓟。

休说春潭得宝歌,长笑韦郎空侈丽。

从今粒米斗三钱,狼藉都城乐丰岁。

形式: 古风

李夫人画兰歌

清閟堂深不知暑,瑶草佳期梦玄圃。

孙郎笑折紫兰来,素影盈盈映修渚。

李夫人,澹丰容,天然与兰相始终。

剡藤一笔作九畹,落墨不减江南工。

芳姿元与凡卉异,晔晔况是湘累丛。

离骚不复作,遗恨千古沈幽宫。

君看此花有深意,似写灵均幽思悲回风。

君家大雅堂,文彩东野翁,并入惨澹经营中。

秋风拂帘秋日长,芳霏霏兮汜崇光。

淡妆相对有馀韵,画栏桂子空秋香。

淡轩托物明孤洁,五十年来抱霜节。

固知色相皆空寂,妙得于心聊自适。

仿像湘娥倚暮花,黄陵庙前江水碧。

生平佩服真赏音,升闻紫庭非素心。

唤起谪仙摇醉笔,为翻新曲泻瑶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