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葱岭不见宋云,全身岂在熊耳。
石火电光殊莫拟,双梼堂上再相逢。
究竟何曾缺两齿,雪际传心,筛灰厌鬼,后代儿孙谁来。
你粗羹淡饭当殷勤,四海香风从此起。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智愚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哲理。首句“葱岭不见宋云”暗示了时空的遥远和变迁,可能暗指世事如白云苍狗,难以捉摸。接着,“全身岂在熊耳”借熊耳山之名,强调个体的存在超越于具体的地理位置。
“石火电光殊莫拟”运用比喻,形容人生短暂如石火电光,难以长久停留。诗人期待在“双梼堂上再相逢”,这可能是禅修或精神交流的场所,意味着对佛法智慧的追求与重逢。
“究竟何曾缺两齿”可能寓意生命的连续性和永恒,即使身体衰老,精神不衰。接下来的“雪际传心,筛灰厌鬼”则进一步深化禅意,通过冰雪象征清净,筛灰厌鬼象征去除杂念,传达禅宗的修行境界。
最后两句“后代儿孙谁来。你粗羹淡饭当殷勤,四海香风从此起”表达了对后世传承的期望,希望佛法的精神如同粗茶淡饭般朴素而滋养人心,从而普照世间,带来智慧的芬芳。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体现了释智愚对生命、修行和传承的独特见解。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华亭满船犹不足,南泉骤步蹈不著。
自馀眼底纷纷,总道见月忘指。
老和尚死去二十五年,有谁撑门拄户。
虽与松源同日行,不会松源三转语。
父子背驰,面不相睹,直至如今成莽卤。
露冷风高秋意深,久矣无心荐藜黍。
净瓶里澡洗,古梼下修身。
彼此寸长尺短,何妨忝为切邻。
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
杜鹃啼断月如昼,不似寻常空过春。
伤弓之鸟,见曲木而高飞。
有人见得云门,善为我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