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五首(其九)

你爱我笊篱,我爱你木杓。

主山才放高,案山又岌嶪。

居士大同师,将错便就错。

归去来兮天地宽,一对铁槌何处著。

形式: 偈颂

翻译

你钟情于我的笊篱,我深爱你的木杓。
主峰刚刚升高,配峰又陡峭险峻。
我如同居士,接受大同理念为师,即使有误也欣然接受。
回归吧,在这广阔天地间,一双铁锤又能何处安放?

注释

你:指代对方。
爱:喜爱,感情深厚。
笊篱:古代厨房用具,用来过滤食物。
木杓:木制的勺子。
主山:比喻生活中的主要困难或挑战。
案山:可能指辅助或次要的困难。
岌嶪:形容山势险峻,引申为困难重重。
居士:佛教徒中未出家的人,也泛指有学问修养的人。
大同师:追求理想社会的大同理念的导师。
将错便就错:即使犯错也乐于接受,不强求完美。
归去来兮: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表达回归自然或内心宁静的愿望。
天地宽:广阔的天地,象征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空间。
铁槌: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工具或责任。
何处著:何处安置,意味着找不到合适的位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颂古十五首》中的第九首。诗中以日常生活中的器物——笊篱和木杓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个人心境的感悟。

"笊篱"和"木杓"在古代生活中常用于烹饪,笊篱捞水,木杓盛物,象征着生活的平凡与实用。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暗示了修行者应如这些日常器具般,顺应自然,不拘小节,随缘自在。

"主山才放高,案山又岌嶪",这里的"主山"和"案山"可能是指禅修中的高峰和障碍,诗人说山峰虽高,但仍有更高的追求;而"岌嶪"形容山势险峻,意味着修行路上困难重重。诗人鼓励修行者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攀登。

"居士大同师,将错便就错","居士"是对在家修行者的称呼,"大同师"可能指的是禅宗的大智慧。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主张随缘而行,即使有所误解或偏差,也能从中领悟到真理。

最后两句"归去来兮天地宽,一对铁槌何处著","归去来兮"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诗人借此表达回归自然、放下执着的心境。"一对铁槌何处著"则以疑问形式,寓意修行者无需执着于任何外物,包括禅杖,达到无我之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312)

释慧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相关古诗词

颂古十五首(其七)

起模画样弄精魂,拂迹除踪更见人。

行到水穷山尽处,满天云散月华明。

形式: 偈颂

颂古十五首(其三)

良哉观世音,旋闻与声脱。

犬吠驴鸣休未休,世出世间活鱍鱍。

形式: 偈颂 押[曷]韵

颂古四十五首(其三十五)

赵州狗子无佛性,石牛不怕师子吼。

午夜云腾浪接天,海门一阵狂风扫。

茫茫大地参玄人,眼里无筋一世贫。

掣电机关何处讨,头角峥嵘出荒草。

形式: 偈颂

颂古四十五首(其十七)

案头获敕令行时,阃外全提杀活机。

回首华山孤顶望,巨灵神亦竖降旗。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