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你爱我笊篱,我爱你木杓。
主山才放高,案山又岌嶪。
居士大同师,将错便就错。
归去来兮天地宽,一对铁槌何处著。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颂古十五首》中的第九首。诗中以日常生活中的器物——笊篱和木杓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个人心境的感悟。
"笊篱"和"木杓"在古代生活中常用于烹饪,笊篱捞水,木杓盛物,象征着生活的平凡与实用。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暗示了修行者应如这些日常器具般,顺应自然,不拘小节,随缘自在。
"主山才放高,案山又岌嶪",这里的"主山"和"案山"可能是指禅修中的高峰和障碍,诗人说山峰虽高,但仍有更高的追求;而"岌嶪"形容山势险峻,意味着修行路上困难重重。诗人鼓励修行者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攀登。
"居士大同师,将错便就错","居士"是对在家修行者的称呼,"大同师"可能指的是禅宗的大智慧。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主张随缘而行,即使有所误解或偏差,也能从中领悟到真理。
最后两句"归去来兮天地宽,一对铁槌何处著","归去来兮"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诗人借此表达回归自然、放下执着的心境。"一对铁槌何处著"则以疑问形式,寓意修行者无需执着于任何外物,包括禅杖,达到无我之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不详
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起模画样弄精魂,拂迹除踪更见人。
行到水穷山尽处,满天云散月华明。
良哉观世音,旋闻与声脱。
犬吠驴鸣休未休,世出世间活鱍鱍。
赵州狗子无佛性,石牛不怕师子吼。
午夜云腾浪接天,海门一阵狂风扫。
茫茫大地参玄人,眼里无筋一世贫。
掣电机关何处讨,头角峥嵘出荒草。
案头获敕令行时,阃外全提杀活机。
回首华山孤顶望,巨灵神亦竖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