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凯的《题东斋壁》,描绘了作者在静谧的山林庐舍中寓居的闲适生活。首句“林庐寄幽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选择,环境清幽而旷远。接下来的“墟落但烟霏”则通过淡淡的炊烟,展现出乡村的宁静与烟火气息。
诗中“泽葵依废井,秋瓜生故篱”描绘了废弃的井边仍有葵花生长,旧篱笆上结出秋瓜,这些细节富有田园诗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朴生活的欣赏。接着,“左右皆鹿场,水鸟终夜飞”进一步渲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鹿群自由,水鸟飞翔,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面。
诗人感慨“我来岁云久,似与世相违”,表达自己长时间在此地的生活,仿佛与尘世的喧嚣渐行渐远。他通过“读书不闻道,聊复自娱嬉”表明自己专注于阅读,享受内心的宁静,即使没有追求高深的学问,也能自得其乐。
“浊酒虽不多,酌之亦忘饥”流露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即使酒量不大,也能从中找到乐趣。然而,他也意识到“仲父虽云仁,树塞犹见非”,暗示即使像孔子那样仁德的人,某些做法也会受到质疑。最后两句“小人固有分,俭陋乃其宜”和“原思坐鸣琴,允也百世师”,诗人以原宪自比,表示自己愿意过简朴生活,坚守节操,效仿古代贤人如原宪,以琴声自娱,成为后世的典范。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坚守,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