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四首(其四)

管宁东浮海,范睢西入秦。

贵贱虽异致,千载同一尘。

忆其在世时,不如隐者珍。

因之慕莱子,归侍白头亲。

所贵在养志,宁论鼎与茵。

长揖谢浮世,冥鸿不可驯。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巍的《述怀四首》之四,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管宁和范雎的仕途选择,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浮华的不屑。诗中运用了“东浮海”、“西入秦”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的仕途之路,同时也暗喻了人生的两种不同选择。

“管宁东浮海,范睢西入秦。” 开篇即以管宁和范雎的典故起笔,管宁选择了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而范雎则踏入了权力的中心。这二者的对比,暗示了对不同人生道路的思考。

“贵贱虽异致,千载同一尘。” 接下来,诗人指出尽管管宁和范雎的最终结局不同,但都未能逃脱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尘埃。这句话体现了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忆其在世时,不如隐者珍。” 诗人回忆起他们在世时的情景,认为如果能像隐士一样享受宁静的生活,或许会更加珍贵。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因之慕莱子,归侍白头亲。” “莱子”可能是指古代的隐士,诗人表达了对莱子的仰慕之情,并希望能在晚年回归家庭,侍奉年迈的双亲。这体现了对亲情的重视和对晚年生活的期待。

“所贵在养志,宁论鼎与茵。” 最后两句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富足比物质的奢华更为重要。诗人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心灵的滋养,而不在于外在的权势和财富。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选择进行反思,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浮华的批判,同时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收录诗词(564)

杨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沽酒与吕山人话旧

前年酀?城,与君始相遇。慷慨夜深言,所期在远慕。

闻君返故乡,干戈满道路。

我亦抱沈痾,命危若朝露。

还家无旧业,生事同流寓。

薄田遍蒿莱,残书亦虫蛀。

日夕卧空园,怀人望云树。

岂知寥落所,君自远方顾。

相别几岁时,相看忽若寤。

橐中无黄金,鬓边色已素。

既以感朋好,兼之悲世务。

沧流不可回,蝉鸣日将暮。

对酒且沉酣,万事有天数。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初至雁门谒闵中丞

余本鲁诸生,未习戎马事。

前年释裋褐,万里向边地。

秋风起雁门,羽书日三至。

中丞燕赵豪,临敌有暇思。

幕中集群画,辕门列虎士。

亦欲效区区,坐使疆埸治。

但求干戈戢,勋名非所志。

形式: 古风

上元宴集以病不赴柬荆人喻明府燕人于李二广文

微风韵春夕,圆月吐城闉。

式宴偕流俗,旨酒娱嘉宾。

火树明还艳,丝竹间且陈。

燕赵多英客,荆郢尽词人。

雄谈惊四座,击节洽芳辰。

顾予寂寞士,独与药炉亲。

今宵有高咏,贻来慰病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愧非马公巢云亭

先生好事者,往往弄奇怪。

所乘竹木车,首尾作船态。

前年造行窝,看花随处载。

世人无不笑,达人无不爱。

忽于柳树上,为亭团似盖。

四围无轩窗,云烟互而霭。

亭中何所有,酒杯长日在。

亭中何所为,吟诗学马戴。

亭中何所见,北溟与东岱。

亭中何所亲,山僧与荷篑。

秖欲远尘寰,不为增气槩。

我也作一洞,狂放亦其最。

两孔亘如环,中间颇不隘。

朅来陈道人,品题是仙界。

冥心坐终夕,动静俱无碍。

百年湖海意,领略须吾辈。

秋风吹十里,初凉体则快。

或饮君亭上,或酌我洞内。

酩酊无不可,谁能求富贵。

兹乐难具言,更以心相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