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薰风亭作

四野炎炎暑气隆,危亭孤坐与谁同。

湖光淡荡涵残照,鸟影参差没远空。

消息浮生凭至理,破除烦暑赖清风。

明时不敢言招隐,自乐林泉慕远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四周烈日炎炎,暑气逼人,我独自坐在危峻的亭子里。
湖面波光粼粼,夕阳余晖映照其中,鸟儿的身影在远处天空中交错消失。
人生的起伏变化,全凭自然法则来决定,清风帮我驱散炎热。
在这个清明的时代,我不敢宣称要隐居,只是内心向往林泉生活,仰慕古代的隐士。

注释

四野:广阔的野外。
炎炎:极热的样子。
暑气:夏天的热气。
危亭:高而险峻的亭子。
孤坐:独自坐着。
谁同:和谁一起。
湖光:湖面的光芒。
淡荡:平静而开阔。
残照:傍晚的阳光。
鸟影:鸟儿的影子。
参差:交错、错落。
没远空:消失在远方的天空。
消息:人生的起伏。
至理:自然的道理,法则。
破除:消除。
烦暑:炎热的暑气。
清风:凉爽的风。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招隐:隐居的邀请。
自乐:自我享受。
林泉:山林泉水,指隐居之地。
慕:仰慕。
远公:古代的隐士,这里可能指的是陶渊明等隐逸之士。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释智圆的《夏日薰风亭作》描绘了炎炎夏日中的一份清凉与孤独。首句"四野炎炎暑气隆"直接点出季节特征,炎热的夏季气息弥漫四周。接着,"危亭孤坐与谁同"表达了诗人在高亭独自静坐的场景,流露出一丝寂寥。

"湖光淡荡涵残照"转而描绘湖面景色,湖水波光粼粼,夕阳余晖映照其上,增添了几分宁静与诗意。"鸟影参差没远空"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鸟儿的飞翔与消失在远方天空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消息浮生凭至理,破除烦暑赖清风"是诗人对生活的哲思,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道理,清风则是消解暑热的良伴,暗示了人应顺应自然,寻求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明时不敢言招隐,自乐林泉慕远公"表达了诗人身处盛世,虽然不言归隐,但仍欣赏并向往林泉生活,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贤者如远公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有夏日的热烈,又有内心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15)

释智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籍贯:,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976~1022

相关古诗词

霜缣裁制赖金刀,冷淡还宜画海涛。

盛夏有功风自远,凉秋无用架偏高。

谭筵几谢驱烦热,征路长蒙解郁陶。

未得袁宏手中握,扬仁何处可施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旅中别赵璞

策马将登路,星河曙色分。

残灯照离席,来雁咽寒云。

乡远书难到,吟狂酒易醺。

堪嗟经济术,未得致明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旅中即事寄友生

攲枕不成梦,寒虫叫壁阴。

高梧深夜雨,远客故乡心。

分与浮名背,年将白发侵。

终须约宗炳,结社向东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浙江晚望

景象依依满目前,倚筇闲望思凄然。

隔云清磬山傍寺,照水孤灯渡口船。

荡漭落潮平古岸,参差归雁没遥天。

钱王霸业今何在,牢落荒城积野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